中华第一联
五代后蜀王孟昶
奇妙的对联
二三四五
南北
六七八九
郑板桥当县令的时候,有一年春节,他看到一户人家门前贴着这样一副春联。郑板桥二话没说,扭头便走。不一会儿,他就拿了几件衣服,提着一块肉,扛了一口袋粮食走了回来。他敲开那家人的门,只见一家老小衣衫褴褛,桌上没有饭菜。郑板桥对他们说:“过年了,这点东西留下用吧!”一家人千恩万谢。出了门,衙役大惑不解地问:“老爷,您怎么知道的?”
对联典故
1785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开千叟宴,赴宴者达3900多人,其中一老叟141岁,乾隆出句相贺。大学士纪昀信手拈来对句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对联典故
明朝时解缙家里很穷,因家门正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出此联作为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短
无
长
有
对联典故
清代学者阮元游平山堂,寺庙方丈将阮元当做一位普通游客,只说了一声:“坐”,又对下人说:“茶”。随之交谈,觉其出语不凡,便改了口气:“请坐”,吩咐下人:“泡茶”。后来当他知道是大学士阮元时又换成了:“请上坐”、“泡好茶”。到阮元临走时,方丈恳求墨宝,阮元即出此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对联典故
民国年间,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对联典故
八国联军侵占天津,清政府只好屈膝求和。议和会上,众洋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其中有个略通中文的洋人代表公然提出上联要求答对,以向清政府挑战示威。一年轻小吏一跃而起,居然答出下联,文字严密,话语犀利,令挑衅者相顾愕然。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对联典故
自主梳理:
(看课本P77-P78页3分钟,回答)
1、什么是对联?
2、对联的起源?
3、对联的分类?
4、如何区别上下联?
5、如何张贴对联?
对联具有哪些特点?
1、字数相等,
断句一致。
2、词性相对,
位置相同。
4、内容相关,
上下衔接。
3、平仄相合,
音调和谐。
一、请你贴对联
风调雨顺
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放胆来梳柳
巩固练习: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顺雨调风
《奇妙的对联》教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