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预备(2)班
李子烨
6. 中庭
1922年建造
1949年5月上海解放,5月28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后改称上海市邮政管理局。
列入1989年9月25日公布的上海市首批优秀近代建筑名单。
列入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4年10月20日,江泽民主席为上海邮政博物馆题写了馆名“上海邮政博物馆”.
2006年1月1日,此处正式对外开馆。一楼为邮政博物馆,二楼则恢复到几十年前的原貌,重现当年“远东第一厅”的雄风。
邮政大楼屋顶东南角建有巴洛克风格的钟塔,钟塔高30米,两侧铸有雕塑,一组为三人持火车头、轮船和电信电缆模型,象征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一组为希腊神话中的通信之神和爱神,象征邮政是沟通人间情愫的信使。“U”字型屋顶上建有观景平台、四季常绿的花园等。在屋顶花园可以观赏苏州河及浦江两岸的美丽景色。
邮票是邮资凭证,也是从邮政见证历史的文物。1878年大龙邮票的发行,诞生了中国第一套邮票,从此,集邮逐渐在中华大地上兴起。该区域陈列着大清邮政邮票、中华邮政邮票、解放区邮票、新中国邮票、世界著名邮票等邮票实物展品,同时介绍了集邮活动。
上海邮政大力实施科技兴邮战略,依托自身力量。先后建成普邮、特快、报刊等邮件处理中心,邮件转运站以及信息中心等,以信息化改造传统邮政生产作业组织,加快邮件传递时限,不断提高邮政服务水平。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邮政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国家通信部门,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承载着信息、实物、资金的流通;传递着亲情、友情、爱情和商情,邮政业务的发展促进了诸如书信文化等发展。该区域陈列这信函、报刊发行、邮政金融等业务发展的照片和实物展品,采用立体幻影成像技术演示邮政发展历程。
中庭面积为1347平方米,原为天井,主要用于汽车邮运动场。随着邮政的发展,大楼功能重新定位。该区域陈列着大清邮政马车、1917年购置的第一辆邮运汽车、第一条定期航空邮路飞机和“行动邮车”等模型,以及大清邮政局和“未来邮政”环幕影厅,留下了上海邮政运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业务发展,更好服务社会的轨迹。
自殷商起,邮驿制度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至民国初,裁驿归邮。唐天宝十年(751年),今松江区境内设立上海地区最早的驿站。
上海邮政博物馆(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