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课型:比较·探究
上课时间:2014年12月2日
作者:杜忠伟
单位:滕州市西岗中学
电话:**********
一、导(循循导入,温故知新)
1、孔孟的读书方法、态度、原则
(学思结合、实事求是、专心致志)
2、柏杨“借书未还”的不幸遭遇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乐以忘忧
袁枚《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二、明(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大声朗读,品味以身说教的语言特色。
2、仔细探究,把握多次对比的结构特色。
3、感悟提升,树立奋发图强的人生特色。
三、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要求:
读准读通读顺
作者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奢华。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背景
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解题
黄生,姓黄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允修。
“说”是古代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似。
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
正音
枚(méi ) 斋(zhāi )
俟(sì ) 辄(zhé )
俸(fèng )吝(lìn )
惴惴(zhuì )摩玩(mó )
庋藏(zhuì )素蟫(yín )
四、译(信、达、雅)
重点字词:(1)汗牛塞屋 (2)惴惴焉摩玩之不已。(3)必高束焉,庋藏焉。 (4)家贫难致(5)归而形诸梦。 (6)故有所览辄省记。(7)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8)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重点句子
(1)、 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 2)、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音fú。强假,勉强借来。 ( 3)、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 ( suō ) 玩弄,抚弄。 ( 4)、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庋,音guǐ,置放;收藏。( 5)、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异日,日后、将来。 ( 6)、 故有所览辄省记: ( 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 所以 ( 凡是 ) 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有所览,有看到的。辄,就。省记,记在心里。省,音xǐng,明白。
上报黄生借书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