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电视节目之纪录片
史上最贵纪录片被热捧观众爱《海洋》场次意外回暖
“从来没有想过纪录片可以拍得如此美丽!《海洋》就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是我看过的最震撼的电影之一!”80后观众曾先生昨天在万达影城CBD店观影后赞叹不已。耗时7年、耗资5500万欧元,由法国大师级导演雅克·贝汉、雅克·克鲁索联合执导的纪录片《海洋》近日在内地上映,看过此片的观众一致热捧。
导演雅克·贝汉曾三次摘得奥斯卡奖,1998年凭纪录片《迁徙的鸟》再次震惊影坛,此次《海洋》更是影史上最昂贵的纪录片。该片耗资5500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世界54个拍摄点进行蹲点,有超过100个物种被拍摄。为了拍摄北冰洋企鹅、海象的几个镜头,拍摄组曾等待三年。
这是一个酝酿了5年多的大动作。
TV-9纪录频道正式开播。这是中国第一个面向全国卫星播出的国家级纪录片频道,也是中国第一个面向全球卫星覆盖的专业化纪录片频道。
这是一个没有广告、没有主持人、没有演播室的频道,央视纪录频道以曾获得过多项艾美奖的片子《美丽中国》作为频道开播的第一部作品,而这部纪录片也体现出频道“通过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理念。在众多娱乐、综艺节目越改版越花哨,电视剧一阵阵“间谍风”强大对比下,纪录频道安静地绽放着。
一、电视纪录片的含义:
以纪实手法摄制、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是给人一定审美享受的电视作品。
电视纪录片的三个必备条件:
1) 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视作品,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真的个体生命、真事、真景象、真氛围而创作,能表达作者潜在的主观思想的作品。
2)纪录片是作者观察、思考、选择后的产品,有艺术感染力。
3)纪录片在拍摄和布局安排上,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使观众能够按一定的思路来思考、认识和想象。
二、纪录片的基本特征
1、真实性——表现的内容
如同新闻等其他纪实类节目一样,真实性也是纪录片的生命。电视纪录片要求制作者在真实的基础或前提下,以真诚、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创作。
纪录片与新闻的异同
相同处:用事实说话。
不同处:①新闻力求客观性,纪录片具有倾向性。
②新闻只报道特定环境、时间中的一个片段,纪录片要交代背景,追随事件发生发展全过程。
③新闻一般不追求造型,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追求造型。
2、纪实性——表现的手段
纪实性同样是电视纪录片本质属性的一方面,是一种与真实的联系,是一种风格,一种表现手法。纪实手法,是纪录片创作最基本的手法。
3、人文性
纪录片关注的大都是人,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和生存状态、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积淀、人的性格和命运、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对宇宙和世界的关注和思考。它不像专题片,专题片有直接的主题目标和宣传的功利效 。
纪录片的主题趋向于更为深层、更为永恒的内容,它从看似平常处取材,以原始形态的素材来结构片子,表现一些个人化的生活内容,达到一种蕴含着人类具有通感的生存意识和生命感悟,生与死、爱 与恨、善与恶、同情与反感、生存与抗争、美的追求等,强调人文内涵、文化品质。
就像纪录片《望长城》,它之所以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一个分水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关注了一个人文主题。在《望长城》中占据镜头最多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人,给观众印象最深的也就是这些普通人。继《望长城》之后的《藏北人家》、《半个世纪的爱》、《沙与海》、《龙脊》等等都体现了对人的深层关注,都是以人为核心,直接关注人、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去除了许多直接的功利心,多了一些人文性。
与纪录片不同的是,专题片主题重在说明问题,阐释政策观念,如《科教兴国》、《中华之剑》等,虽然这些专题片中也有精彩的纪实段落,也有对人的关注,但那只是用人来说明某个特定的主题,而纪录片则是以人为本,更接近人类学与民俗学。
第六章 纪录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