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格拉底期中考试.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李萍 周健慧 宗朝艳 樊先新 杨优静
李萍 20121204200
周健慧 20121203926
宗朝燕 20121202205
樊先新 20121200903
杨优静 20121201424
苏格拉底
(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
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没有任何著作,他的思想在与别人的对话中表达的,我们主要通过他的两个学生—色诺芬和柏拉图的著作来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
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

苏格拉底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自称是“代达罗斯的子孙”,后来研究哲学,说:“我要追随母亲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苏格拉底结过两次婚,前妻结婚不久就去世了,之后又续了弦,生有三个儿子。
关于其继室,柏拉图在他的《斐多篇》里也有所记述。她其实是悍妇,平日饶舌撒泼他的一个弟子曾问他:“你怎么能同最惹人烦恼的女人过’时?”他就说:“正如驯马师必须驯服最烈性的马,而不是训较易训的吗一样。”
(二)个人背景
苏格拉底一生中除去三次服兵役以外,其余的精力几乎都用于教育雅典人。他平时生活像一个智者,他的对话式教学方法也有智者的风格,但他与智者有本质的区别:他把教育青年作为己任,从不收取学费,更反对诡辩和似是而非的夸夸其谈。他自称是没有智慧的、爱智慧而不自诩为有智慧的人。
(一)社会背景
苏格拉底出身于雅典的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衰败时期,一生目睹了希腊社会由盛到衰的过程,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撤战争使全希腊的政治、社会秩序陷人了极度混乱。政治动乱又使希腊人精神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危机,人性普遍堕落,希腊的传统道德陷于崩溃。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哲学依据——“心灵转向说”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
政治观
他主张由德才兼备的贤人执掌权力,以法治邦。因此,苏格拉底要培养和造就有专门知识和德行的人。
\
心灵: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灵魂: 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
真理: 真理”只能有一个;且“真理”是永恒的,不变的。
辩证: 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
 教育: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伦理: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
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之死
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终年70岁。

苏格拉底期中考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1.26 MB
  • 时间2017-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