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交叉语言学(4学时)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了解交叉语言学的各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模糊语言学等的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各自的意义,认识新时期语言学的交叉性特点。
1
语言学概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功能主义语言学
介绍功能主义语言学的根源、基本出发点、语言观、研究侧重点、研究方法、基本概念等。
第二节模糊语言学
介绍模糊语言学的缘起、模糊的界定以及模糊语言的运用。
第三节社会语言学
介绍社会语言学的兴起、研究对象和领域、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及成果。
2
语言学概论
第四节认知语言学
介绍认知语言学的经验主义认知观、功能主义语言观及若干重要概念。
第五节计算语言学
介绍计算语言学的兴起、发展、研究范围、课题以及研究的基本方法等。
第六节语言类型学
介绍语言类型学的定义、范围、历史背景、方法论基础及一些重要研究成果。
3
语言学概论
第七节心理语言学
介绍什么是心理语言学以及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等。
第八节神经语言学
介绍神经语言学的概念、任务及一些研究成果。
第九节文化语言学
介绍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及一些研究成果。
第十节应用语言学
介绍应用语言学的内涵、外延及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内的部分成果。
4
语言学概论
第一节功能主义语言学
功能主义自70年代形成至今,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功能主义在句法自治性问题上、在语言习得问题上、在语境问题上区别于形式主义。突破了形式主义语言学的静态研究陈规,开辟了动态研究的新领域。这对语言学的研究无疑推进了一大步。功能主义的代表系统功能语言学(SFL)对语言系统分类以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元功能说明了语言与世界、语言与社会以及语篇内语句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语言在实际运用中的复杂性。
5
语言学概论
功能主义发展状况
功能主义形成于70年代,零星的功能观点在前人的研究中已经出现,但直接先驱是二战时期的布拉格学派,布拉格对语言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表现在它开了功能主义研究倾向的先河。其次它在语音学、音系学、功能句法观、美学功能、前景化、功能文体观、标记性概念等方面研究的成果,影响深远。其它主要流派还有伦敦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系统功能语法学派、马丁内学派、荷兰功能学派等。布拉格学派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理解“功能”;哥本哈根学派则从数学的函数方面来理解功能;叶尔姆斯列夫认为功能就是严格的依赖关系的表现。
6
语言学概论
William Croft是功能主义理论家, Frederick , 他俩对功能主义从句法自主观方面进行了划分:(autonomist functionalism),指全盘接受句法自主观点。(Mixed functionalism), 从功能和形式两方面来解释语言现象。(extreme functionalism), 否认句法认为语言学只需要话语分析。但整体上功能主义旨在通过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应实现的功能来描写和解释各种语言语义的、语法的、和音系的各层次的语言特征。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来研究功能与形式的对应关系,解决语言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
7
语言学概论
功能主义从地域上和研究层面上分为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从事微观层面的研究者主要是西方功能主义者, 他们着重功能所体现的相互依从关系, 即一个成分与不同层次或范畴的另一个结构或非结构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关系,着重这些结构成分在整个语言交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Functional Theories of Grammar)(1984)对功能的分析和Halliday&Husan 的语篇组织及衔接的分析就是对微观层面的研究。俄语学者更关注客观层面, 他们着重语言的内容层面和运用功能, 在观察形式的同时注意其意义功能以及运用,出于俄语的传统把语法现象看作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8
语言学概论
从功能主义的发展过程来讲,相继出现结构功能主义、语义功能主义、语用功能主义、认知功能主义以及元语言功能主义。
几位要人及成果
马泰休斯(),布拉格学派的宗师,在1911年发表“论语言现象的潜力”,提出对语言的研究应采取一种非历史的方法。1929年在布拉格语言学《论纲》中:Mathesius主张“语言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语言与人类活动一样具有目的性,对作为交际手段的言语活动所作的分析表明,说话人最为普遍的目的在于表述,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必须采取功能的观点来进行语言分析”。 Mathesius的结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为某种特定目的服务的表达手段系统,所以不能只看结构不管其功能。马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 交叉语言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