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针药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针药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是由【麒麟才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针药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针药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呈现高发病率、低龄化趋势,严峻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在众多的病因中,笔者发觉寒湿痹阻型较为多见[1]。目前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针灸和推拿为主,治疗周期长、费用较高,疗效反复。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觉针灸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操作简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辨证为寒湿阻络型者70例,依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治疗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18~66岁,平均(3318)岁;病程最短21d,最长12年,平均(5122)个月。对比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19~69岁,平均(3723)岁;病程最短27d,最长15年,平均(5328)个月。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病程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2]。

3
:主穴为关元、肾俞、委中、阴陵泉、阿是穴。配穴:依据辨证加减以下穴位,兼见肝肾亏虚型加腰阳关、太溪、太冲;瘀血型加膈俞、血海。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暴露施针部位,常规消毒,~。肾俞穴和阿是穴垂直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至患者突发下肢跳动、触电样放射感,稍提针尖,接电针治疗仪,电针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委中、阳陵泉直刺,以有明显触电感并向下肢放射为佳,余穴位行常规针刺方法。每10min行针1次,行提插补泻法,留针30min,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总共治疗2个疗程。
,在针灸结束后行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取穴:关元、肾俞穴、脾俞穴、命门。
:甘遂150g、白芥子150g、制附子150g、半夏150g、细辛150g。制备:上药研细粉。生姜榨汁,调和成粘度适中膏状,冰箱冷藏备用。治疗时制成1cm1cm1cm大小药丸,用一次性医用粘贴胶布固定药丸,2h后截去胶布及药膏。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总共治疗2个疗程。
①皮肤有损伤处勿贴。②敷药期间禁食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③假如所贴的穴位消逝皮肤起水泡、过敏等症状,准时就诊,对水泡予以局部消毒后,用针灸针穿刺放水,局部涂紫药水后,用TDP治疗仪治疗,以局部干燥为佳。如局部起水泡或(和)过敏较重影响后续治疗者,后续治疗时可向上或向下取穴,取"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意,穴位敷贴时间缩短为1h。
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疗效评定。苦痛评分接受国际通行的、公认的苦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在治疗前和治疗满2个疗程后进行评分;同时观看治疗过程中患者消逝的不良反应。
,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接受2检验,检验水准=。
2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比组(2=,P<)。见表1。
(P<);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P<)。见表2。
,治疗组和对比组各有2例患者局部皮肤起水泡,予以局部针灸针穿刺放水,局部涂紫药水后,用TDP治疗仪治疗,通过2次治疗后局部干燥愈合。
3争辩
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疼,麻木,酸困不适等,属于中医学"腰痛"、"痹症"范畴。其病因主要为:正气虚,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针灸因其临床操作简便、疗效明显,已是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中医外治法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尤以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病中有着长远的历史[3]。
4
针灸关元、肾腧、阴陵泉以温阳散寒、补肾利湿,阿是穴、委中治疗腰痛有特殊功效。腰阳关、太溪、太冲以滋补肝肾;膈腧、血海以活血化瘀。阿是穴即病变椎体在体表的反应点[4],通过运用电针以刺激脊神经根和神经干鞘膜,激发脊神经的应激反应,使病变椎间盘四周粘连的肌肉等组织和收卡压的神经根得以缓解和改善[5],同时通过电针对脊神经的刺激,局部电流可诱发其所支配的效应器内的细胞兴奋,使局部病变组织新陈代谢得以加速,利于病变组织的功能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6]。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本法依据中医"经穴-脏腑相关"的理论[7]和经络学说中经筋、皮部对疾病的治疗作用。通过经穴与脏腑之间的特定联系,及经筋、皮部在濡养四肢百骸、骨骼筋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将敷贴膏敷贴在关元、肾腧、脾腧、命门,甘遂、白芥子、制附子、半夏和细辛均为辛热刺激性药物,对经筋皮部起到一种"微面积的化学性、烧伤性刺激"作用,在药物对经筋皮部作用的同时,可以使皮肤吸取药物,而达到濡养四肢百骸、骨骼筋肉、保卫机体、疏通经络、温阳散寒、祛湿止痛药物治疗的作用。清代名医徐灵胎在《理论骄文》曰:"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腆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为有力,此至妙之法也。"。
6
综上所述,运用针灸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本病,临床疗效较单纯运用针灸治疗明显,治疗组经过针灸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后总有效率达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比组VAS评分高于治疗组与;推想可能是由于针灸和药物通过对经络、经筋、皮部和穴位的的刺激,达到平衡阴阳,调理气机的作用,使病变组织新陈代谢得以加速,利于病变组织的功能修复等实现的。
参考文献:
[1]、脾困湿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J].四川中医,2010,28(4):31-32.
[2][S].南京:南京高校出版社,1994:201.
[3][D].广州:中医药高校,2012:15.
[4][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1.
[5][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04):59-60.
[6]李林,詹红生,袁坤,[J].四川中医,2012,30(10):136-137.
[7]张向东,马晓婷,[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2):75-77.
6

针药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麒麟才子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