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案
教学目标
《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全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我们学过的古诗?谁能来给大家背一背。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
小故事: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出示全诗,师范读)
(2)诗的题目《石灰吟》(生齐读诗题)“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比如说我们学过的《游子吟》,大家齐背一下。你认为“吟”有什么含义呢?所以题目的意思是(吟咏石灰),也就是吟诵、赞美之意。
(2)看着这个诗题,你会有怎样的疑惑?
3、教师过渡:是啊,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朗读,提出要求: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
2、听着老师的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放开来,自由读读吧!
3、指名读。教师评价
4、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石灰的制作过程。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2、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1)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凿出深山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磨难吗?(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
石灰吟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