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席慕容
故乡的歌
是一支
清远的笛
总在
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
模糊的怅惘
仿佛
雾里的
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
是一棵
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愁、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商山早行》——学习目标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2、了解反衬、虚实相生等诗歌表达技巧。
《商山早行》——作者介绍
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行十六,太原祁人。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才思敏捷,作诗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八吟”。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商山早行》——写作背景
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
《商山早行》——朗读诗文
:
铎 duó 槲 hú 枳 zhǐ 凫fú
、注解和背景知识,通读全诗。
《商山早行》——整体感知
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早有行人足迹。
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驿站墙头,枳花开放,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嬉戏玩乐。
(合作讨论)
《商山早行》——整体感知
早起思乡
早行图景
路上图景
昨夜梦乡
:
不好。悲不止有“思”之意,还有“悲伤”的意思,诗人悲“生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因思故乡而悲,“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
“晨起的场景”。
2.“客行悲故乡”中“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悲”定下了全诗的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商山早行上课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