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5篇.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好人好事事迹材料5篇 】是由【ATONGM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好人好事事迹材料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好人好事事迹材料5篇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1
朱君武同志自退休之后,怀着对生活的喜爱,怀着为居民效劳的情感,组织并创立了洪校社区“文艺小分队”。在得到社区的支持并供应活动场地的条件后,更是信念百倍组织引导一些有文艺特长的人员,自编自演一些文艺节目并搬上舞台,每逢节假日或重大纪念日,都积极筹划组织一系列文化和文艺演出活动,通过演出,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学问及规划生育,人口普查,制造和谐社会,文明城市一系列活动。鼓舞居民破除陋俗,崇尚文明,爱国守法。文艺小分队还屡次参与市、区、街道举办的大型演出活动,均获得嘉奖名次和很好的成绩,从而提升了社区的知名度和居民的认同感,小分队犹如一道迎春花盛开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没有家庭的幸福和谐,就没有事业的兴盛兴旺,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朱君武同志就是这样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良好的家庭环境,并教育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孩子们安康成长。朱君武同志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和对子女言传身教,以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以美德立家,以文明兴家。
务实工作,真心真意为民办事,这是他的信念,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只要心中装着居民,居民就会信任我们,怀着为社区分忧的情感,他愿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帮忙社区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反对邪教,提倡文明分散人心,他将以满腔的热忱,踏实的作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将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的人生,书写更好激情辉煌的一页。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2
舒建军,男,37岁,退伍军人,2023年11月3日入职厦门吉家物业治理有限公司,任巡检班长一职,禾山派出所红袖标巡逻队平安志愿者。
吉红茂,男,34岁,2023年3月2日入职厦门吉家物业治理有限公司,任巡检员一职,禾山派出所红袖标巡逻队平安志愿者。
2023年1月30日晚18点58分左右,吉家商场B馆商户应女士像平常一样单独一人提着手提包走向自己的车,始终在广场伺机作案的犯罪嫌疑人谷某某与同伙两人见其为单身女性又手提名牌包包,认定有利可图又便于下手,便分头跟随其后。当应女士用遥控器翻开车门,刚预备进车时,谷某某及同伙带着手中的铁棍追了上去,一人抓住应女士,一人直接开头夺包。应女士惊慌挣扎之余,舍命大喊“抢劫啦!抢劫啦!”。此时,正在四周照常进展安全巡查的吉红茂听到了呼喊声,马上用手中的对讲机呼叫同事支援并循声追过去。犯罪嫌疑人得手后分头跑开,一人往金湖路方向跑去,而谷某某则带着抢来的包往场馆方向逃跑。退伍军人出身的巡检班长舒建军一听到对讲机内容,一刻也没有多想,立刻边跑边用对讲机与吉红茂确认位置并指挥全班参加围堵。当跑到出口四周时观察有两人往他的方向跑来,较后的一人凭身形可以看出是自己的同事吉红茂后,舒建军推断较前跑着的那个人即为抢劫人员,他立刻加快速度与吉红茂前后包抄。狭路相逢勇者胜,尽管犯罪嫌疑人谷某某携带着铁棍,但是舒建军凭借在部队学的擒拿术三下五除二就夺下铁棍,将其制服在地,与从各个岗位奔赶至现场的全班成员一起把谷某某带到C馆大门口。为防止其死命挣扎,全班人员围成人墙,将其团团围住。此时,距离事发仅大约2-3分钟,禾山派出所的警车已开至进口。舒建军和吉红茂与众人一起将犯罪嫌疑人谷某某交给快速赶来的警方过后,又连续照常执行商场安全巡查任务。
舒建军与吉红茂同志作为平凡的商场巡检人员,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峻威逼时,能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这样的见义勇为行为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积攒的结果。在商场日常安全治理工作中,二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日复一日的安全巡查工作,却始终兢兢业业,台风中,暴雨中,到处都在为商场的公共安全保障添砖加瓦。由于表现优异,二人曾先后获得公司颁发的“优秀治理明星”、“优秀效劳明星”等荣誉。
舒建军与吉红茂同志在人民群众处于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事迹,在当地和社会上引起了剧烈的反响,受到广阔当地人民群众的交口赞扬,厦门电视二套及厦门晨报、厦门日报均有相应报道。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3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敬重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们禅林寺村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典范,她名叫杨秀红,多年如一日,不辞辛苦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母亲,尽心尽力赡养年长的父亲,她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乡亲们的全都好评。杨秀红今年39岁,土生土长在村里,打小就孝敬父母,结婚后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现在一家人和父母住一起,前几年奶奶还没有去世的时候,每当轮班到杨秀红父亲家,杨秀红总是把奶奶照看的特殊好,从来没有让父亲在赡养老奶奶的事情上操过心。奶奶由于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根本不能自理,杨秀红每次在操劳农活之后还要照看一家人的饮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有时候即使自己身体不适也不舍得给自己改善,总把好菜好饭给老人留着。后来,奶奶又患上了小脑萎缩,常年瘫痪在床,杨秀红坚持给奶奶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嘘寒问暖,把老人照看的无微不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原来照看一个瘫痪的奶奶,再照看年迈的父母和两个上学的孩子就已经够她受的了,可杨秀红母亲又患上脑血栓,虽然抢救准时没有生命危急,但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晰了。母亲在住院期间,杨秀红每天都陪在母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看母亲丝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里,她坚持每天都给母亲擦拭、按摩身体,忙完农活回来陪母亲聊谈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母亲熬炼恢复,老人想吃啥,她总是尽量满意,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看得舒舒适服、干洁净净、开快乐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用在杨秀红身上并不适宜,到现在母亲已经能独立行走了,原来满是皱纹和苦恼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
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看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担心心,这样的状况在杨秀红家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杨秀红也会遇到难心事,但她从不在奶奶和母亲面前表现出来;有时候患有小脑萎缩的奶奶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有时候性情急躁,对杨秀红谩骂,而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方法把老人们哄快乐。就这样,来来往往,她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看奶奶,孝敬母亲,直到奶奶在她家中去世,那年奶奶92岁,患小脑萎缩第四年。照料瘫痪的奶奶好几年,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的确是难能珍贵。杨秀红在孝敬长辈方面得到了父老乡亲的绝口赞扬,为我们做出了好典范。
杨秀红父亲由于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耳朵根本上听不见,平常老爷子每顿饭都要喝点小酒,杨秀红总是尽量满意,家里总是给父亲备着酒,父亲快乐的时候,她也总是陪父亲喝上两口,为的是让父亲开快乐心。
杨秀红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看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典范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美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洁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哺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杨秀红,用她的和善和孝心为长辈和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禅林寺村邻居四邻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4
他的名字叫侯明华,今年59岁,是阳泉市矿区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一般民警,主要负责平潭街西社区的日常警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片警”。从警20多年来,他不仅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警察,还成了37位老人的“好儿子”,在他看来,民警也好“片警”也罢,说究竟都是给咱老百姓解难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从平潭早市开头的,每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过来巡查治安,顺便再买点菜,这些菜是买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的。早市完毕,街上的人慢慢少了,侯明华回到社区警务室,接待完办事的居民后打了一个电话。
中午下班,老侯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离警务室不远的一栋三层楼房,还没上完楼梯,一位老人已经迎了过来,84岁的李黑小就是那个与他通电话的人。李黑小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明华在一次户口排查中发觉了他,那时的李黑小腰部扭伤、腿部浮肿,生活无法自理,侯明华先带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后来就每天定时定点来为他做按摩、洗被褥、处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来。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遇到下雨天、下雪天就会漏水,老侯就干脆给他租下了警务室旁边的小房子,还为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电话机。在老侯的悉心照看下,老人的双腿慢慢康复了。
晚上8点,老侯完毕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匆忙走上了一条通往虎尾沟的小道。今年83岁的李文彩是侯明华照看的另外一位老人。1996年,李文彩的儿子被判了无期徒刑,老人对四周的一切一下子变得非常冷漠。听说这事后,侯明华就赶来探望老人。
谁料几个月后,李文彩的老伴难过去世,女儿也得了脑梗,一下了没了亲人的关心,老人的心情更是极度低落。老人爱吃饺子,侯明华就买来馅和老人一起包了吃,他给老人做饭、缝衣服、洗被单,遇到老人生病,就干脆住过来。老人慢慢接纳了侯明华,现如今更是离不开他了。
侯明华的细心照料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20多年来把侯明华当儿子对待的远不止一两位老人。
78岁的刘如荣是侯明华在澡堂洗澡时偶然遇到的,老人由于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侯明华就主动帮他擦身搓背。除了日常的照料,侯明华帮忙老人洗澡的习惯始终没变,在侯明华的警务室里挂着一沓子澡票,这是他特地为他照看的老人们买的,每次他都带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们的专职搓澡工。
人们口口相传,让不少人都熟悉了侯明华,在老人们的介绍下,侯明华还接手了不少他辖区外的老人,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天劳碌于不同地区、不同的老人之间。做饭、整理家务,或者给老人唱唱戏,陪老人聊谈天。从警25年,他长期照看过的老人有37位,没图过什么名利,却收获了至亲的感情。
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辖区内的水电工和老侯结成对子,帮老侯给老人修理水电工具,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要求成立爱心团体,推选老侯为领队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补缀工具,还有居民送来了米面菜,要和他一起照看老人们。
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59岁的民警和37位孤寡老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今年年底侯明华就要退休了,他说,照看老人这件事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他会坚持下去,也盼望能有更多的人参加到关注老人、关爱老人的队伍中来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5
她,82岁,省吃俭用,将自己仅有的房子卖掉,只为帮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
她,没有钱请保姆照看自己的晚年生活,却将积攒下来的一万元在国家首个“扶贫日”捐助给了20名残疾康复者。
她,就是拉巴卓玛,一位平凡一般却又让人心生尊敬和敬重的老人。
初见老人,是今年10月17日在区残联办公室。当问及为何要为一位老人、一万元举办一场特地的捐赠仪式时,区残联理事长黄建国感慨地说:“由于我们全体职工、康复中心的全体残疾康复人员,都被拉巴卓玛老人这种无私的大爱深深地感动。82岁的老人家不图名不图利,靠着一分一分积攒下来的积蓄来帮忙别人,这种善心值得敬重,更值得我们全部的人学习……”
捐赠仪式上,受捐的残疾人康复者们纷纷自发地给老人家献上哈达。可在承受了一条哈达后,老人婉拒了后面的哈达,理由很简洁,一条就可以了,多了铺张。老人简洁而又朴实的话语让人立刻觉得鼻子一酸。“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不愁吃不愁穿,节省下来的钱可以帮忙更多的人,这让我很快乐,很满意。他们都还是孩子,我这一点点的帮忙盼望能让他们快乐一点儿、幸福一点儿。”当在场的人向老人鞠躬以示感谢的时候,老人笑着说。
其实,说起老人的爱心故事,要追溯到2023年。2023年汶川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爱心人士的关注。作为西藏第一建筑公司的退休职工,拉巴卓玛老人当时并没有太多积蓄,就捐了100元钱。这件事情以后,老人始终感觉很歉疚。“那么多人没吃没喝没地方住,我却只能捐出100元,我每天都很自责。为此,我作出了一个重要打算,把单位分给自己唯一的住房卖了,卖房的10多万元钱托付给自治区红十字会,通过红十字会同志的帮忙,一笔一笔捐给有需要的人,直到用完为止。”说起卖房的这一举动,老人没有半点悔意。
走进老人租住的屋子,映入眼帘的一张小床、一张小桌子和一台老电视机。“房租是我目前最大的一笔开销。依据我的状况,原来可以到养老院生活,但是我身体还很硬朗,不想给政府添麻烦,所以就始终自己一个人住着。我每个月的退休金有2023元,我还要连续攒钱,到1万元就捐出去给有需要的人。”老人一边忙着给我们倒水,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听到老人的话语,随行的同事最终难控心情哭出了声:“一个都需要别人照看的人,却时时惦记着别人。”听到同事的哽咽声,老人走过来,抱着她笑着说:“我身体好着呢,多做好事,心情好,身体就好。这可是我安康的秘诀!”
眼前的一幕,让记者想起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的一个典故:相传,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只有每年秋分季节会有一米长的阳光照下来,传奇被这一米阳光照到的人就能拥有漂亮的爱情。现在在记者心里,老人就如那一米阳光,而被她帮忙的人恰如被阳光照射的人,信任他们必将有幸福的生活和美妙的将来。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TONGMU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