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下页
导航栏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
返回首页
导航栏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导航栏
返回首页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国民新报副刊》《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仪式。
导航栏
返回首页
写作背景
《风筝》写于1925年1月。但是鲁迅在1919年9月发表过一篇《我的兄弟》,写的完全是《风筝》里的故事。《我的兄弟》只有三百余字,像是《风筝》的提纲。
当然,《我的兄弟》是独立的一篇作品,它表达一种愧疚之情,说明压抑儿童游戏的本能是错误的,甚至是残酷的。《风筝》也写了这些,也表现了这种感情和这种思想。但是,《风筝》毕竟是一篇崭新的作品,它表达的内容就不仅仅是这些。《风筝》的开头和结尾都写着一个被压抑、被封锁住的春天。如果说《雪》是在冬日里寻春,那么《风筝》却是在春风里感到冬的肃杀。这仍然是一首关于春天和青春的诗,是鲁迅在继续“寻求那逝去的青春”。
导航栏
返回首页
鲁迅先生的《风筝》,回忆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都是沉重的,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
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导航栏
返回首页
诀别( )
虐杀( )
丫杈( )
yā chà
xián wù
qiáo cuì
字词认读
jué
sè
nüè
yì
1íng dīng
bǐ
shí
返回首页
憔悴( )
嫌恶( )
瑟缩( )
苦心孤诣( )
伶仃( )
可鄙( )
什物( )
诀( )
决( )
抉( )
虐( )
疟( )
字形辨析
口诀诀窍
jué
决定决议
jué
抉择
jué
虐待肆虐
nüè
疟疾
nüè
返回首页
伶仃:
憔悴:
肃杀:
诀别:
恍然大悟:
尘封:
什物:
瑟缩:
苦心孤诣: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孤独,没有依靠。
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词语释义
形容忽然醒悟。
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
身体心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返回首页
什么
恶
什
è
多音多义
shén
恶劣险恶凶恶
wù
ě
wū
可恶厌恶
恶心
文言叹词
shí
什物什锦家什
返回首页
导航栏返回首页(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