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
measles,rubola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仍大约有4500万例麻疹,其中100万婴儿和儿童死于麻疹,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1965年我国大约900万例麻疹被报告,发病率达1432/10万。60年代初中国用本国分离的麻疹野病毒研制成功麻疹减毒活疫苗。我国1965年开始应用麻疹疫苗,特别是1984年开展强化计划免疫工作之后,麻疹发病率急剧下降,年发病率在10/10万左右。
麻疹病毒是单股螺旋RNA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接近圆形或卵圆形的颗粒,直径约为100-150nm。它的特性是耐低温,对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在流通空气或日光下半小时灭活,含有病毒的飞沫在室内空气中保持传染性一般不超过 2小时,但在低温及干燥条件下有较好的耐受力。
●传染源: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病人自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即出疹前后5天)内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麻疹发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极少有第二次感染麻疹的。
流行特征
发病以散发为主,散发和暴发并存
全年均有病例发生,3-6月为高峰
发病年龄仍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但小于8月龄和15岁以上的病例的比例在逐年上升。
●潜伏期麻疹潜伏期 7一21天,多为 9一14天,曾用被动免疫制剂预防,或过去曾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发病者,潜伏期可延长至3一4周。
典型麻疹:
前驱期
约 3--5 日。主要表现为发热(38--39℃以上),伴有怕光,流泪、流鼻涕和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与患感冒相似,经过3--4天,鼻炎、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同时在口腔颊粘膜上有白色斑点,大小不等,为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1].麻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