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心肺复苏新指南解读
急诊科黄伯龙
一、心肺复苏术概念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除颤,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心脏骤停发生率逐年上升,发病急剧,病死率高,抢救成功率低。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心肺复苏措施,病人可能得救而存活。
二、CPR禁忌症
①胸壁开放性损伤
②肋骨骨折
③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④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无
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心肺复苏术,如晚
期癌症等
三、心脏骤停原因
心肌梗死
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
重型颅脑损伤
药物或毒物中毒
严重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或低血钾等
呼吸骤停未恢复。
猝死
电解质(低钾)酸碱失调
雷电击、溺水、中毒休克
NS脑血管意外
泌尿系统疾病
运动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
肺栓塞
哮喘
消化系统
急性胰腺炎
内分泌系统
心源性
心脏骤停病因(图)
40-50%
16-22%
15-18%
8-10%
5-8%
5-8%
四、呼吸骤停原因
溺水
卒中
气道异物阻塞
药物过量
窒息
电击伤
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等。
五、心脏骤停类型
1、室颤:心肌纤维失去协调一致的有力收缩,呈现不规则快速蠕动的状态。
最常见(77-84%)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复苏成功率高。
2、无脉室速
3、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仍有低幅的心室复合波,但心脏并无有效的泵血功能,血压和心音均测不到。心电图为宽大畸形、低振幅的QRS波,频率20-30次/分。
六、心脏骤停对心脑的损害
心脏骤停
有效排血能力丧失
临床死亡
(积极抢救或可存活)
生物学死亡
心肺复苏2015新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