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文《文言文教学中的美育》.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论文《文言文教学中的美育》 】是由【Alone-丁丁】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论文《文言文教学中的美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论文《文言文教学中的美育》
2
文言文教学中的美育
安徽省灵璧中学张芬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牡丹江路1211号安信广场D区306室,陈广华,**********)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审美教育自然美意境美人格美智慧美
摘要:文言文是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承载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学文言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内容,诸如自然美、意境美、人格美、智慧美等等。教师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收到“教书育人”“以美育人”的教学效果。
文言文是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承载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学文言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的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我认为,教师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能达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的目的。
那么,中学文言文教材中蕴含着哪些美的内容呢?
一、自然美
古代山水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它渊源久远,如东晋的陶潜,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到清代的李渔等,都留下很多这样的作品。并且这些作品被历代文人奉若至宝。其中描写的自然美景,会让读者心灵沉醉,情操受到陶冶。在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中,也选了不少这样的名篇。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姚鼐的
3
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那么,什么又叫有意境呢?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他又说:“何以谓之有境界?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选入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很多文言文,可谓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用独具质感的优美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寄托作者的哲理情思,从而创造出一种非凡的意境之美。
苏轼的《赤壁赋》艺术成就很高,作者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客观的生活图景和主观的思想感情和谐地统一起来,营造出一种抒情意味极其浓烈的清新自然的意境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泛舟于月夜的秋江,天上一片银光倾泻,江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浩浩渺渺中,只见一苇扁舟,顺波而流。……随着作者任意挥洒的彩笔,读者只觉得眼前一片秋色,深深感受到无比的美,不能不为之陶醉。与此密不可分地融合在一起的,是作者飘渺的思绪,通过放怀的长吟,催人泪落的洞箫声,主客间吊古伤今的悲叹感慨,和看来超脱实为虚无的对话,层出不穷地渲染出具有强烈浪漫主义色彩的意境美,激起读者思绪的起伏,产生出巨大的艺术魅力。
4
鉴赏文言文的意境美,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途,领略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的不同场景,从这种场景的或闪烁而过或慢速显现之间,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深邃的哲理、绵长的情思。
三、人格美
人格美是指人的思想品格、理想情操等方面的美的素质。歌德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屈原的《离骚》之所以打动人,就在于它表现出了一种崇高的气势磅礴的人格美,一种执着追求和勇敢捍卫人类尊严的人格意识。
首先,追求仪表美,是屈原追求人格美的表现。屈原非常注重仪表修饰,“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屈原的仪表美,烘托着他那高洁的气质和杰出的风貌,表现出他那至善至美的人格,宛如一朵圣洁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又似一棵挺拔刚劲的松柏,遭风雨而不挠。
其次,崇尚真理,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是屈原人格美的基础,也是其人格美的最高体现。“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一生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是“美政”,也就是举贤任能,立法富国。“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为了楚国的强盛,诗人奔走操劳,希望君王能赶上前代圣君的脚步,并主动承担起开路先锋的重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独立不迁,横而不流,百折不挠,宁死不屈,是其崇高人格的体现,是其人格美的核心。
正因为屈原崇高的人格美,所以后人崇敬他,效法他,把他的高洁志行视同日月。今天,教师更应当在教学中通过屈原的人格美来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民族魂,这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
5
四、智慧美
智慧是生命的生存本质,同时,智慧又是生命等级的唯一标志,人类智慧本身就是一种纯真的美,诸葛亮的形象就是公认的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文言文中许多篇目之所以能千载传诵,历久不衰,就在于它富有永远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和发人深省的智慧光芒。
先秦历史散文著作《战叙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雄辩才能为主要内容。其言论,内容精辟,启人心智,形式巧妙,入情入理,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至今还放射着灿烂的智慧光芒。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入选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就是这类散文的代表。
触龙说赵太后,迂回达理,环环相扣,不动声色。从嘘寒问暖、家长里短说起,而避开长安君作人质这一让赵太后头疼反感的事情。触龙用形体语言为自己的开场白先做了铺垫,使得谈话既自然又为后来的话题埋下伏笔。伏笔就是虽有脚疾,但为了自己儿子的长远打算,还是要一瘸一拐地来见赵太后;为自己的儿子做打算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自然过渡到赵太后也疼爱自己的子女话题的伏笔。话题展开,触龙用了借古喻今,类比说理的方法,点入正题,点到为止,令人顿悟。
《古文观止》对《触龙说赵太后》评曰:“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又妙在从妇人情性体贴出来。便借燕后反衬长安君,危词警动,便尔易入。老臣一片苦心,诚则生巧。至今读之,犹觉天花满目,又何怪当日太后之欣然听受也。”就这样,从冰冻三尺到坚冰消融,从惊涛骇浪到风平浪静,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篇文章充分展示了一个智者的风采,给我国文学艺术走廊上增加了一个智慧美的形象,也给后人带来一种智慧美的享受。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用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小及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
7
,最终让齐王广开言路。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邹忌由于自己的智慧,才得以进谏成功;由于自己的智慧,才得以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有远见的政治家。
生活的大海丰富多彩又波光诡谲,做一个驾驭生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的高手,就必须拥有超人的智慧。而超人的智慧往往孕育在开阔的思想、远大的目光和美好的情怀之中,它能使月光生暖,使岩石唱歌,使凶险咆哮的恶浪化为一江春水,使阴暗潮湿的环境变得色彩明亮。
中学文言文教材中美的内容很多,作为语文老师只要善于多层次、多角度挖掘其中的美,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能达到通过文言文教学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目的,真正收到“教书育人”“以美育人”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要善于使美德具有吸引力》
2、元·四明程氏辑《朱子读书法》
3、宗白华《美学散步》
4、王国维《人间词话》
5、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6、歌德《歌德谈话录》
7、清代吴楚材、吴调候选编《古文观止》
7
8

论文《文言文教学中的美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one-丁丁
  • 文件大小2.69 MB
  • 时间2023-02-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