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村留守幼儿生存现状及成因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农村留守幼儿生存现状及成因分析
摘要: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缺失、隔代抚养的缺陷和农村幼教发展滞后等原因,使得学龄前幼儿的处境比学龄留守儿童更为艰难,给他们的发展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他们是更容易受伤害的一个特殊群体,因此他们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关键词: 留守幼儿生存现状家庭教育
2008年2月,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报告称,0―%,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在已有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中,人们对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发展和教育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缺少对留守幼儿的关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缺失、隔代抚养的缺陷和农村幼教发展滞后等原因,使得学龄前幼儿的处境比学龄留守儿童更艰难,给他们的发展带来更不利的影响。
一、亲子感情疏离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从早期依恋关系所获得的温暖、信任和安全,为以后生理和心理发展奠定基础,使儿童有更好的解决问题能力,能进行有更复杂和创新性的游戏,有更多的积极情感和较少的消极情感,在同龄伙伴中更具吸引力。然而,这种安全感、依恋感并不是固有的,当父母亲离开时,尤其是母亲的消失,母子之间的互动不再存在,对于还不懂事的孩子来说,母亲的离开就等于母爱的撤回,就表示某种意义上被抛弃了,必然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留守儿童长期缺失亲情抚慰,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对他们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的声音。很多孩子从出生几个月开始,就与父母分开,每年只能见到一两次面。大部分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孩子形成了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依恋,对父母缺乏积极的情感反应,表现出对父母亲的冷漠、疏远,有的甚至会怨恨父母。等孩子有朝一日回到父母身边时,家长会发现自己与孩子已产生感情疏离,孩子不愿亲近父母,有逆反心理,致使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更为困难。因此,亲子间过早的和长期的分离对亲子双方都会造成伤害,并且父母出外打工时孩子的年龄越小,对孩子的影响越大。
二、心理行为问题突出
大多数父母外出务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孩子准备教育资金和改善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认为只要孩子吃好穿好、有学上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常常忽视与孩子的亲情交流,长此以往,孩子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会受到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在最需要父母的关怀和温暖的年纪,孩子却不得不长时间与最亲近的人分离,他们十分想念父母,心里非常孤单,常常感到寂寞和孤独。尤其遇到困难和委屈时,无人倾诉和帮助,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持,导致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情感淡漠,强烈的自卑感,害羞、胆小、怕生人、不爱说话、不爱笑等内向、冷漠、倔强、孤僻的性格特征。还有的任性顽皮、叛逆,缺乏爱心,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引导、纠正,年幼的孩子往往对周围生活中的现象分不清是非好坏,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行为问题。如: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别人的东西等时有发生。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如不讲卫生、爱吃零食、乱花钱。在幼儿园里,对各种活动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比较依赖教师,不善于表现自己,缺乏交流的主动性,与小朋友相处不愉快。另外,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全面,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和思维想象力较差。当然,也有

农村留守幼儿生存现状及成因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好用文档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