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期刊论文期刊论文期刊论文期刊论文 】是由【马克里思】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期刊论文期刊论文期刊论文期刊论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临床护理
按摩结合原始点止痛法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按摩结合原始点止痛法
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康复科
治疗的160例腰肌劳损患者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
组采用按摩结合原始点止痛法治疗,对
照组单纯采用按摩治疗;1次/d,10次为
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6个月
后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
疗后,按摩结合原始点止痛法治疗组临床
痊愈44例,显效21例,好转12例,无效3
例,%。采用按摩对照组
临床痊愈39例,显效19例,好转13例,无
效9例,%。治疗组总有
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
组。治疗结束后6个月,按摩结合原始点
%,低于按摩
%(P<)。结论按摩
结合原始点止痛法治疗腰肌劳损具有良好
的治疗效果,疗效优于单纯按摩治疗。
关键词:按摩;原始点止痛法;腰肌劳
损;护理体会
时重,具有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的特点。
1临床资料
床上,治疗师站于一侧,沿膀胱经走行对
患者的腰背部进行掌根直推,注意手法轻
柔,共进行7~8次往返操作。
~2015年10
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160例腰肌劳损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女84例,
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为(±)年。按就诊先后顺序
随即分为按摩结合原始点止痛法治疗组及
普通按摩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性
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具有可比性。
②采用肌筋膜牵张放松手法,治疗
师将手平放在腰部最靠近头部位腰椎的外
侧,手指压在髂肌上方骶骨外侧;另一只
手从第一只手的上面或下面交叉,平放在
胸部最靠下的第三或第四个肋骨的上面,
双手沉浸至组织直至感觉到浅筋膜,再向
相反方向按压双手,用足够的向下压力接
触并舒张浅层筋膜,按住直至筋膜得到明
显放松。再以同样的方法放松腰方肌、内
斜肌、外斜肌等腰部肌群。
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①长期
反复发作的腰背部酸痛不适或钝性胀痛,
时轻时重,劳累后易发,休息后症状可减
轻。②弯腰工作困难,常喜用双手捶腰,
以减轻疼痛。③腰背部压痛范围广泛,压
痛点多在竖脊肌、腰椎横突等部位。④肌
痉挛,触诊时腰部肌肉紧张痉挛,或有硬
结及肥厚感。⑤少数患者有臀部和大腿后
上部胀痛或有下肢前内侧和其他分布区痛
麻。⑥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所有患者均
经临床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后,X线检查
均无腰椎病变,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直
腿抬高试验阴性。
患者俯卧在按摩床
上,施术者站在患者一侧,在胸椎棘突下
部两侧(旁开一横指)开始往下找最痛
点(须经按推、确认、双方互动才能成
立),用肘尖在最痛点进行左右快速按
揉,按揉力量适中,一般不超过7~8次为
宜,部位与部位之间不留空隙。两侧按摩
完后,再用掌跟按揉放松棘突两侧的痛点
(从上往下放松),力度轻柔,每个部位
3~5秒。
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1005-8257(2016)09-0094-02
腰肌劳损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
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长
期腰部酸痛,是慢性腰痛中常见的一种疾
,10次为一疗
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按摩操作手法、时
①符合腰肌劳损诊断标准;②签
订患者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试验,完成医
生治疗方案,疗程内未用其他方法治疗;
③治疗6个月后完成随访或回诊的患者。
①除外增生性脊柱炎、陈旧
性腰椎骨折、腰椎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
等容易混淆的疾病;②合并严重心脑肾疾
患及其他影响该疾病研究的疾病。
间、疗程同于治疗组。
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病
[1]。患者常见一侧或两侧疼痛不适,时轻
组间对比采用χ
2
检验,以P<
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附表1两组腰肌劳损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对照组
80
80
44
39
21
19
12
13
3
9
*
注:与对照组比较,*P<。
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血
附表2两组腰肌劳损患者治疗
结束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
沉、尿常规、心电图、免疫类风湿、肝功
能、肾功能。疗效性指标:在治疗前、3
个疗程结束时、6个月随访时,详细、全
面、客观地记录每位患者的疼痛、压痛、
2治疗方法
组别
总有效例数
复发例数
复发率%
*
治疗组
对照组
77
71
4
11
①患者俯卧位于治疗
注:与对照组比较,*P<。
临床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
中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于我院住院
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
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两组在常规抗卒中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
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护
理。分别在治疗前和15天后记录患者的匹
斯堡睡眠质量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
(P>);治疗15天后,观察组睡眠质
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
分比较无差异(P>);治疗15天后,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中西
医结合护理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
量,值得推广。
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1005-8257(2016)09-0095-02
西医认为脑卒中是由于大脑循环缺血
或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而在中医
的观点中,其属于中风范畴,为中医四大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④合并重度心脏传导
阻滞或心力衰竭Ⅲ级以上。将86例患者随
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43
例):男24例、女19例,平均(±)
岁。观察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平
均(±)岁。两组年龄、性别、病
程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具有可比性。
痼疾之首。脑卒中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
[1]
统受损,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普遍下降,
这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也对疾病的
预后和康复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因此,在
疗,脑出血患者予以脱水降颅压、营养神
经治疗,脑梗患者予以抗血小板、改善
循环、保护胃黏膜治疗,伴有高血压、高
血糖、高血脂患者分别予以降压降糖降脂
治疗。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护理:①
每6小时予以拍背排痰一次,预防肺部感
染;②每天清洁患者臀部等受压部位,防
止压疮;③每天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
染;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嘱患
者进食清淡低脂饮食,并常开窗通风换
气。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脑卒中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采取措施帮助
患者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以促进疾病
康复是十分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
~2015年10月于
我院住院的的86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
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40例,平均年
龄(±)岁;所有病人均符合《中国
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关于脑卒中的的诊
断标准。排除标准:①病情危急,预计24
小时内死亡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严重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卒中;睡眠质
量;生活质量
功能活动受限程度等病情及变化。
心电图、免疫类风湿、肝功能、肾功能等
安全性观察指标均正常,说明按摩结合原
始点止痛法治疗腰肌劳损无明显副作用。
4讨论与护理体会
当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护理干
预也很有必要,因为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及
经济上的负担等原因,在精神上往往承受
着较大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和悲伤失落情
绪,护理人员要态度热情,理解和关心患
者,做好心理疏导,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
疗,建立康复的信心。在护理过程中,开
展慢性腰肌劳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预
防腰肌劳损,帮助患者制定预防腰肌劳损
运动保健操的计划和具体操作步骤。采取
护理干预,会有助于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
的康复。
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参
考上述疗效标准,按摩结合原始点止痛
法治疗组80例患者,临床痊愈44例,显
效21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
%。单纯按摩对照组80例患者,
临床痊愈39例,显效19例,好转13例,
无效9例,%。治疗组总
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
对照组(详见附表1)。治疗结束后6个
月,按摩结合原始点止痛法治疗组复发
%,%
(P<),详见附表2。结果表明采用按
摩结合原始点止痛法治疗腰肌劳损,临床
疗效显著。而且血常规、血沉、尿常规、
现代医学认为,腰肌劳损是各种损伤
造成腰部软组织撕裂、出血、渗出、增生,
进而出现变性、挛缩、粘连和瘢痕而形成
的无菌性炎症。或由于腰部负担过重,腰
肌力量不足,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致使肌
肉、韧带、筋膜损伤,局部渗液或出血,
产生纤维变性,黏连和挛缩,形成肌筋膜炎
等,使组织中的神经末梢遭受病变的刺激
压迫或破坏,引起长期反复发作的腰骶
部疼痛。主要病理变化为:弯腰工作时
身体呈向后凸的弓形,骨盆后倾,腰椎前凸
变小,后部韧带紧张,椎间盘压力增大。
参考文献
1还剑东,
[J].中医民间疗法,2015,23(5):29~30
期刊论文期刊论文期刊论文期刊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