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音乐之美谈
摘要:古筝作为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焕发着生命力,古筝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民族乐器,也是民族文化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从美学的角度来欣赏古筝音乐,我们会发现古筝音乐不仅具有形态美、情态美、意境美,还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之美。因此欣赏古筝音乐不仅能获得一种美学体验,更是在享用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
关键词:古筝音乐;美学;文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未来社会的畅想中指出未来社会应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就要求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秦朝时就成为了宫廷演奏的主要乐器,几千年来它的魅力经久不衰,本文主要从古筝音乐的形态美、情态美、意境美以及文化内涵四个方面来谈谈古筝音乐中的审美情趣。
一、古筝音乐的形态美
古筝音乐的形态美表现为演奏的动态之中,相比其他美而言可谓是动态层面之美。欣赏古筝音乐时,人们不仅仅是耳朵在听,同时眼睛也在看。所以演奏者的举手投足、坐姿表情都是音乐欣赏的一部分。古筝音乐的形态美就包含了演奏者的肢体语言,端正的坐姿,优雅的姿态,这些都让人们在听的同时,也获得了视觉上的美感。还有演奏者的面部表情,如偶尔闭上眼,或沉思状或微笑状,这些都能激发听着的幻想,如天马行空,自由翱翔在音乐的天空中。
此外,古筝音乐的形态美还包括其展现的韵律和音乐演奏技巧。古筝音乐由各种音乐元素组成,演奏者在演奏之中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创造力,通过丰富的演奏技巧将各种节奏的韵率表现出来,同时配合各种舞台的效果形成动感之美、听觉之美,满足人们对古筝音乐的审美需求。学者汉斯立克指出:“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与对抗、追逐与遇合、飞跃与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例如古曲《将军令》通过一串串密集的重复音和指法上的变化描绘出古代沙场点兵和战士奋勇杀敌的情景;《渔舟唱晚》从音乐的节奏的快慢对比中呈现热闹与平静的场景、动态与静态的对比,给人以动静结合的音乐美感。
古筝音乐的形态美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表现出来,但这种视觉、听觉美除直观的感受之外,同时也需要听者心理和生理气质的积淀,如此古筝音乐的美感才可体现其充分的价值,即真正美感的体现。
二、古筝音乐的情态美
古筝音乐的情态美,是指古筝音乐其中包含的各种感情和不同的音乐风格,通过引起听者的共鸣所展现出的情态美。古筝音乐的情态一般有典雅、悲情、壮美三类,这三种不同的风格往往有着不同的旋律美。
美学中的“典雅主义”英文为“Formalism”,又被称为“形式主义”,在艺术效果上是与“粗野主义”相反的一种倾向,“典雅主义”讲求精美。古筝中典雅美类型的音乐旋律多轻柔缓和,呈现娓娓道来的曲风,像小桥流水一般静静流过,以一种静态的旋律美去感染人。如古筝名曲《梅花三弄》,它的音色朴素、纯净,厚重而不拙,强音明朗而不脆亮,每段在结尾处有一段称为“送”的尾声,表现出了梅花凌霜傲雪,高洁不屈的高贵品质,正是古筝旋律中典雅美的体现。
宁静美是通过古筝乐曲演奏表达出的一种令人宁静惬意的感觉之美。例如古筝曲《雪山春晓》通过完整的乐曲结构曲宛流转之中,描绘了青藏高原的自然之
古筝音乐之美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