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分析
胡女元余永芳黄健瑜【关键词】静脉注射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用法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3例川崎病(KD)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A组为IVIG─1g/kg单次静脉输注;B组为IVIG ,连用4~5d。对比两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率和急性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川崎病发病10d内IVIG 1g/~5d均能有效预防CAD的发生;急性期临床症状缓解方面:IVIG 1g/kg组明显优于IVIG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VIG 1g/kg单次静脉输注为治疗小儿川崎病经济方便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免疫球蛋白类;静脉内;冠状动脉病变
Analysis of Treating Kamunoglobuli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ing Kaent: the dosage of Group A ission of acute phrase symptoms, the regimen of 1g/kg IVIG ic dosage for the treatment of Kaph node syndrome; Immunoglobulins;Intravenou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1984年Furusho K首先提出在川崎病患者的急性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能减少冠状动脉瘤(CAA)的发生〔1〕。目前国内外围绕小儿川崎病IVIG优选方法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本文分析了93例川崎病患儿应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在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及控制临床炎症方面的差别,以探讨较好的用药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住院患儿9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A组为IVIG─1g/kg组46例,男26例,女20例,~,。B组为IVIG─,男25例,女22例,~,。
辅助检查:所有病人用药前均行心电图、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uCG)检查,uCG分别在治疗后2周、2个月、6个月复查,有冠状动脉病变的直至冠状动脉直径恢复正常。一般将冠状动脉病变(CAD)严重的程度分为四度:正常:冠状动脉无扩张,≤3岁<、3岁~<3mm、9岁~< mm,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之比值不受年龄影响,各年龄组均<;轻度:瘤样扩张明显而局限,内径<4 mm;中度:可为单发、多发或广泛性且内径<4~7mm;重度:巨瘤内径>8 mm〔2〕。
两组资料均为发病10天内得以确诊为川崎病并立即给予治疗的病例。两组患儿年龄、入院时病程、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沉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均P>,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采用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