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系列二——泰康人寿
曹远征中银经济学家
汤敏亚洲开发银行驻中经济学家
王聿中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海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冉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主持人(陈伟鸿):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对话》栏目,欢迎您的收看。在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曾经一度显得好像有点遥远的国际竞争已经摆到了中国企业的家门口。面对竞争,有一位企业家在一次演讲当中充满自信地说,我从不惧怕和外国公司的竞争,因为我相信跨国公司未必就能够打败本土公司。在演讲现场,这句话的话音刚落,立刻赢得了满堂的喝彩,所有的掌声都响起来了。当时他的这种慷慨激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实这位豪情万丈的演讲者,他所领导的保险公司在五家全国性的寿险公司当中是属于成立时间很短,而且规模也远远说不上最大的,但是他却底气十足地说出了这句让很多人认为是豪言壮语的话。他就是1996年才进入保险行业的泰康人寿保险的董事长陈东升先生。1996年才组建的泰康人寿已经是国内第一家获得了三A级信用等级的寿险公司,尽管说它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不大,但是成长却非常快,连续四年的盈利,让很多人都在关注。这样的公司是如何在打造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呢?今天我们就请到了陈东升先生,将请他跟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好了,掌声欢迎陈东升先生,您好。
陈东升:您好,谢谢。
主持人:看来对您的掌声特别特别地热烈,您觉得这个掌声当中包含了什么样的含义?
陈东升:包含着对我的鼓励。
主持人:包含着对您的鼓励,好象要上战场一样,掌声请陈东升先生入坐,谢谢。陈先生,其实我们现在回到刚才一开头我说到的那次演讲,现场的观众也很感兴趣那次演讲。我就想问一下,你是不是经常都能够这样语惊四座?
陈东升:也不完全。因为我觉得当时讲演的时候,中国的企业未来究竟有没有前途,我告诉他们应该是有自信的。当然这种自信来自于我多年在进行企业的管理、创新的工作中,还有在多年的实践中,跟国外公司打交道,相互的认识中,才产生这样的感觉。
主持人:从创新的角度来讲,我们之间有差距吗?在今天我们中国。
陈东升:在我做的这个行业,什么叫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主持人:创新就是率先模仿。这样的一句话特别地与众不同,有没有人把它列为奇谈怪论一类的?
陈东升:我相信会有。
主持人:那你为什么提出在中国来讲,创新就是模仿,现在的阶段?
陈东升:就是说中国的很多产业是近现代开始发展,甚至有些产业就是近五年、十年的发展,但是在西方可能有100年、200年的历史,人家走了200年的历史,付了非常多的学费才总结了这一套做事的规矩和准则。所以有时候,你说我就要跟他不一样,这种跟他不一样,你可能就是在违背规律。所以首先是要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再来根据自己自身的特点和自己市场的特点,再来进行创新,所以我讲先创新在前。所以我经常有一句话说,我们首先找世界上最好的葫芦画瓢,先把这个葫芦画下来,一定会有不太符合这个现实的情况。或者经常讲不太符合实际情况,你就会修改。这个修改的过程就叫中国化的过程,或者叫现实化的过程。这种现实化的修改过程实际上就是创新的过程,所以也克服你这样一种水土不服的过程。
主持人:比如说我们走到泰康的客户大厅,就能看到一高一矮两个饮水机,这个是您从国外学来的吗?
陈东升:我那几年应该讲是在西方取经,所以公司我们很多细微的创新其实都是有原本的。比如说刚才说低矮的饮水器,我就在美国纽约大的保险公司。
主持人:那是从美国纽约模仿来的?
陈东升:对。
主持人:您能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告诉大家,为什么饮水机一高一低,它是用作什么用途的?
陈东升:因为现在我们面对客户,因为保险的客户应该讲是从小到老都有,实际上是一个广大老百姓。所以因为你的客户里面,也可能是小孩,也有可能是身体不便的,或者是坐着轮椅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到你的客户一定要都方便。
主持人:我觉得您的模仿理念已经深入到你工作的很多细节当中。我到你们公司坐电梯,我发现电梯的左侧就会挂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的今天的一些重要的事宜,这个是不是也是从哪里模仿来的?
陈东升:这个我看是97年我去瑞士访问,瑞士再保险公司它的大楼总部里,它电梯里面放这个小的牌子。我觉得非常地新奇,我说这个牌子起什么作用,他说所有的员工上下班都要坐电梯,所以公司的重大的事项都可以在这儿,大家都会知道。就不用再去像我们农村的那种用喇叭去通知大家开会,大家都会知道。后来我也把它更创新一点,我们不光告诉公司一些重要的活动,比方说重要的嘉宾或者是一些同业来访问,我们就放一个热烈欢迎某某先生,给他非常亲切的感觉,使他感到非常亲切,非常专业。所以这五年,我认真统计过,大概正儿八经地访问过二十一个大型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系列二——泰康人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