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试而教育
近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走访了全国不少中学,和中学校长、教师及学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面对当前基础教育现状,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压力山大。无论是教育行政主管机关还是中学,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似乎都在慢慢滑入一个“陷阱”而无法自拔。我问这个“陷阱”指的是什么,所有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考试。
并非是中学校长忘了自己的教育使命和责任――许多中学校长堪称当代一流的教育家,但在现实面前,他们不得不这么做。许多人不无痛苦地对我说,他们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中学校长很不客气地批评招生办的老师:“你们明明知道什么对学生好,什么对学生不好,为什么在招录的时候却不看这些东西?如果大学录取时所看重的东西和我们平时教给学生的东西不一致,我们只能适应你们的要求。”
我常常想,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呢?
教育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层次和境界。有时候,当我们鄙夷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时,往往会说:“那个人没有受过教育。”另一方面,从社会来说,教育可以使每一个个体认识到集体契约的必要性,减少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增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弱化社会中的戾气和不平,使人们避免陷入相互敌视和你死我活的丛林世界,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好一些。
有人会说,你所说的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不应当由学校来承担。对此我不敢苟同。教育是统一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其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怎么能够把它们截然分开呢?失去了做人的准则,即使学到了再多的知识和技能,又有什么用呢?很可能还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更何况,由于家庭环境、父母教育背景以及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父母和家庭那里继承这些原则和习惯,更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加以弥补。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从平凡的日子中领悟生命的快乐和意义,明白自身行为的含义和后果,明确自己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当通过怎样的努力去合法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不能让十二年甚至更长的教育过程变成一个个考试的准备过程。教育一旦变成了考试,竞争就会成为学校的主旋律,每一个学生都想方设法地在竞争中胜出,那些大量的无法胜出的学生就会慢慢丧失希望甚至开始绝望――因为胜出的永远是少数人――但他(她)们才是这个社会“沉默的大多数”。这个从小
待传为考试而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