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蓝田股份) 】是由【花双韵芝】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蓝田股份)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蓝田股份案例
2006-03-16
一、蓝田年财务解析
(一)静态解析
33,106,(流动财产合计)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
560,713,(流动负债合计)
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小于1,意味着其短期可变换成现金的流动财产不足以偿还到期流动负债,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弱。
433,106,(流动财产合计)-236,384,(存货净额)
速动比率=————————————-------------————=(速动比率)
560,713,(流动负债合计)
,这意味着,扣除存货后,蓝田股份的流动财产只能偿还35%的
到期流动负债。
净营运资金=433,106,(流动资产合计)-560,713,(流动负债合计)=-
127,606,(净营运资本)
蓝田股份2000年净营运资本是负数,。这意味着蓝田股份将不能够
。
2001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
2001年中期
2000年中期
2001年中期/2000年中期
净收益(万元)
%
每股收益(元)
%
净财产收益率(%)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
的每股收益(元)
%
期末/期初
每股净财产(元)
%
蓝田的历年报表显示,企业的经营业绩十分优秀,财产回报率名列上市企业前矛。近来三年的每股
、,%、%、%。2001
年中报业绩虽有较大下降,,%,财产回报率指
标不但远高于农业类企业平均水平,而且远高于其他各行业优秀企业,如通讯设备行业的中兴通讯
%),房地产行业的深万科(%),高科技行业的清华同方(%)。
(二)动向解析
蓝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财产逐年上升主要由于固定财产逐年上升,流动财产逐年下降,到
2000年财产主要由固定财产构成。
蓝田股份1997至2000年固定财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趋势图显示,蓝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
固定财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两者均小于1。这说明蓝田股份经营活动创立的现金流量补充固定财产投资占用资本的能力越来越弱,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越来越弱。
蓝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固定财产逐年同步上升,其中,固定财产增加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逐年下降。
二、蓝天股份财务情况的详尽解析
依照以上趋势解析,我们搜寻到判断蓝田股份会计报表反响其财务情况及经营成就和现金流量情况真实程度的重要线索以下:
第一、蓝田股份
1998年至2000
年流动财产逐年下降,其中,应收帐款和“其他流动财产”项
目逐年下降,到2000年流动财产主要由存货和钱币资本构成。
第二、蓝田股份
1997年至2000
年财产逐年上升主要由于固定财产逐年上升,流动财产逐年下
降,到2000年财产主要由固定财产构成。
第三、蓝田股份
1997年至2000
年固定财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逐年下降,到
2000年两者均小
于1。这说明蓝田股份经营活动创立的现金流量补充固定财产投资占用资本的能力越来越弱,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越来越弱。
第四、蓝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固定财产逐年同步上升,其中,固定财产增加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逐年下降。这说明蓝田股份的“钱
货两清”的交易越来越多,赊销越来越少。
第五、固定财产增加速度几乎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速度同步。这说明蓝田股份将绝大部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变成固定财产。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第六、蓝田股份流动财产连续下降,应收帐款大幅度下降,而存货
1997
和
1998年大幅度上升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后,保持牢固增加趋势。存货占流动财产比率逐年直线上升,存货占财产比率
1998
年今后保持在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10~15%之间。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依照趋势解析发现的线索,我们能够发现蓝田股份的主营业务收入中能够证明销售收入的应收
帐款越来越少,无法盘问交易凭证的现金收入越来越多。蓝田股份的主营业务收入越来越多地经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变成如“渔塘升级改造”等固定财产。第三部分同业比较蓝田股份两项主营业务——农副水产品业务和饮料业务的行业分类分别是“A07渔业”或“A0705淡水渔业”和“C0食品、饮料”或“C05饮料制造业”或“C0510软饮料制造业”。“A07渔业”同业企业比较对象为武昌鱼、洞庭水殖、华龙企业、中水渔业。
二、财产规模扩大和企业业绩的情况及疑点
(一)财产规模扩大和企业业绩的情况
蓝田股份(600709)于1996年刊行上市,从宣告的财务报告来看,该企业上市后向来保持着优秀的经
营业绩:,增加了近10倍;上市后
净财产收益率向来保持在极高的水平,%、%、%,每股收益分别为
、,位于上市企业的最前列。
(二)财产规模扩大和企业业绩的疑点及详尽解析
作为一家传统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能够获取这样骄人的业绩确实出乎一般人的想象。笔者依照
蓝田股份上市后历年的财务报告(截止2000年报)以及相关公开信息对该企业的财务作了客观解析,
发现其中一些问题可能还需要企业方面作出进一步说明。
历年财务报告显示,该企业财产规模这几年扩大过快,其增加与业务的扩大不能比率,这反响
在企业的总财产周转率近三年内下降较快,分别为
、。
详尽地从财产构成来看,蓝田股份上市后的流动财产规模基本在必然区间内变动,而固定财产
(包括在建工程)的增加速度却要远远高于流动财产,企业每年都有巨资用于工程建设。至2000年关,
,%,能够说企业经营收入和其他资本本源大部分都转
化为了固定财产。
企业固定财产的形成是经营收入的转变也许是资本支出的资本化(马受骗期的花销支出计为资
产的增加,而经过折旧的形式分摊到今后各期,若是计入在建工程,甚至连折旧都不用提),所以固
定财产计价的不实会虚增企业经营收入或低估当期花销,从两方面都能起到增加当期收益的作用。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而蓝田股份固定财产扩大过快,其可靠与否无疑决定了前几个年度收益的质量。
详尽解析企业历年报表内的在建工程、固定财产、累积折旧等项目,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支出超估计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比方企业自募资本项目——莲花酒店二期工程,
1996年就开始施工向到达
2000年关还没有完工,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到此刻仍挂在在建工程项目上。又如洪湖菜篮子二期工程,原估计
2亿,但截止到
2000年关,企业已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累积在此项目上投入
(包括该工程的细分项目
),超支
100%。对于这些异常,企业还未作出合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理讲解。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企业对工程项目的分界较为模糊,经常在花销支出的归属上混淆,1999、2000年报内多次出现
调整在建工程、累计折旧项目帐面金额的现象。
固定财产折旧年限延长,会降低每年应摊的折旧花销,从而提高早期年度的收益。依照蓝田2000年报信息,该企业以前年度拟定的折旧年限过长,2000年依照《农业企业财务制度》,大幅度缩短了一些固定财产的年限,增提了巨额折旧,致使当期收益比原折旧政策下估计的收益减少4800万元。值得指出的是《农业企业财务制度》1993年就开始推行,为什么企业当初不依照执行?过昨年度折旧年限过长对这些时期的收益产生多大影响,企业年度报告也未作说明。
总的来看,农业企业的在建工程、固定财产很多涉及对自然环境的治理改造,拥有较大的外面
性,一些权益的归属以及花销金额很难明确界定,给财产计量和评估带来困难,一些花销性支出是
否能够计入固定财产也没有明确标准。由于农业行业的特别性,上市企业除依照股份企业会计制度
外,还应参照一些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但这些制度过于抽象,而且大多于1992、1993年拟定
并推行,可否能够适应该前上市企业大资本、高产业化程度的运作还存在疑问。这一问题也反响在
长远待摊花销、递延财产等其他财产项目中,比方蓝田股份将数额巨大的湖面开发费、种植基地开
发花销计入长远待摊花销,这些拥有行业特别性的花销资本化应该加以说明。
三、企业收入的的情况及疑点
(一)企业收入的的情况
2000年3月份,蓝田股份总经理瞿兆玉曾公开说:洪湖有100万亩水面能够开发,蓝田股份此刻只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开发了
30万亩,而高产值的特种养殖鱼塘面积只有
1万亩,这种精养鱼塘每亩产值可达
3万元,是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粗放经营的
10倍,开发潜力还大着哩。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二)企业收入得疑点及详尽解析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看到这,很多人就会被吓了一跳。2000年上市的武昌鱼股份有限企业,他们养的武昌鱼的精养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鱼塘一亩也就
2000来块钱,而武昌鱼的招股说明书也显示,拥有
,其养殖收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入每年只有五六千万元,单亩产值不足
1000
元,不到洪湖“粗放经营”的
1/3,更不用说和蓝田的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精养鱼塘”比了。同在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武昌鱼也不是很低价的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
差?
按立体养殖的说法算,从13块钱一斤的桂鱼到三四块钱一斤(均指市场零售价)的草鱼、鲢鱼、
鲫鱼均分层养起,最后鱼的平均产值不会高出15元/公斤,而正常来讲,给一级鱼商贩的价格最少
要低到市场价的一半左右。这样算下来,各种鱼的平均批发价绝不会高出10元钱/公斤。(武昌鱼在
展望其高密度流水养殖项目时的鱼价是9元/公斤),按这种算法,“每亩3万元”意味着蓝田的一亩
水面最少要产3000-4000公斤鱼,就是说,不到一米多深的水塘里,每平方米水面下要有50-60公斤
鱼在游动。这么大的密度,不说其他,光是氧气供应就是大问题,生怕只有在实验室里才做获取。
别的,渔业的季节性很强,上半年喂饲的资本投入很大,产出却很少,此时的资本周转速度较慢,
而下半年现金回笼情况较好。(见武昌鱼招股风险提示)但是,我注意到蓝田股份的中报和年报忧如从
没有反响出这种季节性因素,对此我也十分不解。
再说蓝田的那两种饮料,论名气不比露露、椰岛等饮料小(有电视广告为证),看销售收入也差不
太多,但是你向周围的人打听一下,在这三款饮料中,有多少比率人会经常选择野莲汁、野藕汁?
问题来了,一年上亿罐饮料都被谁喝掉了?几个亿的销售是如何实现的?
四、企业业绩的情况及疑点
(一)企业收益的情况
蓝田股份于1996年刊行上市,从宣告的财务报告来看,该企业上市后向来保持着优秀的经营业绩:
上市后净财产收益率向来保持在极高的水平,%、%、%,每股收益
、,位于沪深两地上市企业前列,这对于一家经营传统农业的企业无疑是超乎平时的。
(二)企业收益的疑点及详尽解析
?
,。2001年中期这一情况也未改变:
,应收帐款3159万元。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无法想象,一家现代企业数额这样巨大的销售,都是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完成的?其水产品销售,不能能是直接与每一个花销者进行交易,必然需要代理商进行代理,所以水产品销售所有“以现金交易结
算”的说法是难以建立的;而销售收入达5亿元之巨的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不能能也是以现金交易结算的吧?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加大了对银行资本的依赖程度,流动资本借款增加了
,增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加幅度达
200%。这与其优秀的现金流表现不太切合。
依照企业优秀的现金流表现,
自有资本是充分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的,况且其帐上还有
,又何以会这样依赖于银行借贷?
2000年该企业实现经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营性现金净流量
,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则为
-(绝大部分是固定财产投入
),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这两个数字极为周边,这是巧合吗?
?
2000年年报以及2001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
右(身处同行的深深宝的毛利率约20%,有名品牌承德露露毛利率不足30%)。从企业销售的产品结
构来看,以农产品为基础的相关产品,都应是低附加值商品,一般情况下,这种产品结构的企业,
除非是基于以下几种情况才会有这样高的毛利率:(1)产品市场被企业绝对垄断,产品价格由企业
完好控制;(2)产品拥有超常低成本的优势。从实质情况看,以企业现有的行业属性、市场环境、
产品技术含量等方面进行评估,达到这样高的盈利水平的可能性有多大?
?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企业
2000
年的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的销售收入达到
5亿多元,而其中仅
3590
万元是经过集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团企业遍布于全国的销售网点销售的,
仅占股份企业销售量的
%,2001年中报显示的情况也基本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这样。而野藕汁、野莲汁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花销应该是由“中国蓝田总企业”投放的,
由于在股份企业的报表中找不到巨额的广告花销支出。这里可否存在着虚增股份企业收益的嫌疑?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100多元?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从现金流量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栏中看出,
2000年度该企业职工薪水支出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为2256万元,以
13000个职工计,人均每个月收入仅
,2001年上半年人均收入为
185元。如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此廉价的收入水平,对于职工
30以上为大专水平的蓝田股份职工,
对于历年业绩这样优秀的蓝田股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份而言,合于情理吗?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年报显示,2000年收益总数5亿元。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肖星博士的解析,蓝田股份的收益事
实上主要本源于洪湖水产企业。
在蓝田20万亩的可开发水面中,从生产者的角度解析收益构成,洪湖水产的收益本源有两块:
一是承包给当地农户自由养殖的约1万亩水面,另一个是由企业职工经营的19万亩水面(不包括正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在开发的
3期工程的
10万亩水面
)。在自己职工经营的
19万亩中又有约
2万亩是用来搞生态旅游的,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由一个生态旅游企业管理
(包括对承包的一部分进行管理
)。蓝田股份
2000年年报以及
2001年中报显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
32%,饮料的毛利率达
46%左右。显然,其超额收益来自于生态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旅游和承包这两部分以外的特种养殖和饮料业务。
据记者掌握的资料,生态旅游企业2000年的收入占水产企业当年总收入的1/6强。今年,客
流量在增加近一倍的情况下,日客流量达到1000人,现金收入18万左右。也就是说,旅游企业在
不考虑淡旺季的情况下,昨年的收入应是3500万元。承包给农户的1万亩水面,昨年农户每亩每年
交给蓝田320元,除去固定财产以外的成本,蓝田每亩收益为200元左右,总收入为200万。这样
计算,,而不是报表所称的5个亿。
若是考虑固定财产的投入,包括弘大的围湖造堰工程,巨大的生态旅游的旅店、景点等的基础
建设,依照常例,旅游景点最少要在五年今后才能开始盈利,即使从96年建设生态旅游开发的2万
亩水面算起,到此刻,旅游业务刚过盈亏平衡点,是没有任何收益率可言的。那么,
何而来?
五、企业造假
据中国证监会1999年10月宣告的查处结果,蓝田股份在股票刊行申报资料中,捏造相关批复和土
地证,虚增企业无形财产
1100万元;捏造三个银行账户
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
2770万元;将企业公开刊行前的总股本的
8370万股改为
6696万股,对企业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
职工股的数额作相应减少,
隐瞒内部职工股在1995年11月6日至1996年5月2日在沈阳产权交易
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事宜。
问题还远不仅于欺诈上市留下的阴影,
蓝田股份直到
2001年中期的业绩仍难以让投资者佩服。
第一,
业绩有控股股东控制之嫌。蓝田股份虽声称企业已与控股股东做到“三分开”
,但其“三分开”是真
是假难辨。蓝田股份的经营活动与中国蓝田总企业关系亲近,该企业董事、原董事长兼总经理瞿兆
玉,同时任中国蓝田总企业法定代表人。中国蓝田总企业是蓝田股份第一大股东湖北洪湖蓝田经济
技术开发企业的控股股东,两者间实质属“爷孙”关系。中国蓝田总企业作为蓝田股份的代销商,
其代销数额虽不能观,但作用却惊人。据中报显示,
2001年上半年,中国蓝田总企业代销
元商品,占当期蓝田股份销货的
%。而蓝田股份生产的野藕汁、野莲汁、红心鸭蛋等产品在中
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的广告,及公交车、路牌等广告均由中国蓝田总企业支付花销,且公
司也没有许诺在未来支付该广告花销。
蓝田股份的广告费这样开支,让脑筋清醒的投资者疑窦丛生。
问题在于两点:其一,高额广告费由中国蓝田总企业义务代付,蓝田股份的营业花销失真,净收益
含大量水分。其二,中国蓝田总企业又有多大的能力连续负担这笔巨额花销而不需要任何回报?蓝
田股份未来的业绩可能面对“缩水”
。
其次,鱼塘里的业绩神话能保持多久。蓝田股份上市后的业绩增加令人惊讶,该企业
1995年净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1996
年上市当年翻番实现
5927万元,1997年至1999年三年分别为
元、。蓝田股份的业绩增加就似“放卫星”
,几乎年年实现翻番增加,
直到2000年后才出现萎缩,
万元。蓝田股份的业绩主要来自“奇异”的鱼塘效益,
原总经理瞿兆玉曾在昨年
3月称,几年来产品向来处于不愁销的状态。
瞿兆玉既而介绍,洪湖有100
万亩水面能够开发,蓝田股份此刻只开发了
30万亩,而高产值的特种养殖鱼塘面积只有
1万亩,这
种精养鱼塘每亩产值可达
3万元,是粗放经营的10倍。占相关报道称,蓝田股份在精养鱼塘推行高
密度鱼鸭配套养殖技术,每亩平均产成鱼由
35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加上养鸭收入,每亩平均收
入由1400元提高到近万元,养殖成本降低20%。别的,蓝田股份在洪湖饲养的红心野鸭蛋供不应求,
实现原料自给后,。而同样是在湖北养鱼,昨年上市的武昌鱼在招股说明书
中称,,养殖收入每年五六千万元,单亩产值不足1000元。蓝田股份创
造了武昌鱼30倍的鱼塘养殖业绩,其奇景有多少可信度?此刻已越来越遭思疑。
再次,应收账款之迷讲解离奇。,而应收账款仅857万元。
企业方面称,由于企业基地地处洪湖市瞿家湾镇,占企业产品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
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要,当地银行没有开通全国联行业务,客户办理银行电汇或银行汇票结
算货款业务,必定绕道70公里去洪湖市里办理,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常例,造成应收账款数额极小。蓝田股份的这一讲解引出新的疑问,该企业忧如在上市企业中又创一项奇景,即近
亿多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靠现金交易完成。稍懂财会知识的人士,必然对蓝田股份“钱货两清”方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式结算下的销售收入确认产生思疑。别的,蓝田股份昨年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销售收入达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元,难道饮料销售是因市场供不应求而未出现应收账款吗?
第四,关系方其他应付款数额巨大。与其他上市企业的控股股东占用资本,致使上市企业其他
应收款数额巨大相反,蓝田股份倒是占用了中国蓝田总企业等关系方巨额资本。2001年中报显示,
。其中,,其他
均向中国蓝田总企业及其子企业借款,。忧如代付广告费一
样,中国蓝田总企业就似在为蓝田股份尽某种义务,就连1999年因上市造假被处以的行政罚款100
万元,也是由中国蓝田总企业代为垫付。一家年盈利近五亿元、未分配收益多达10亿元的上市企业,
这样资本运用捉襟见肘几乎让人难以理解。
六、蓝田造假,假在哪处?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蓝田年报宣告于3月1日,补充通知刊登于3月30日,一般性的技术差错隔几天就出来“打补丁”了,而蓝田的补充通知相隔一个来月,可见决非小事。
该补充通知主若是就母企业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科目作补充显露。原来,母企业账下其他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财务报表解析案例(蓝田股份)
,%,这么大一笔巨款借给谁了呢?读
了补充通知,我们才知道,,
亿元,这16亿多的欠款,主要包括两块:1、水产企业1995年到1999年五年内创立的收益
,这些收益均“转作内部来往办理”,借回给水产企业;2、母企业借给水产企业
。
蓝田股份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母企业主业年年损失,1996、1997、1998、
1999年几乎每年翻番的收益主要来自水产企业,,,%;2000年和2001年中期蓝田股份收益分别为50155万元和19006万元,其中母企业的投资收益(主要为水产企业收益上交)为45918万元和18840万元,%%。1996年
蓝田股份上市时对水产企业的投资仅1600万元,
到2000年年报投资已增至6.
335亿元,
,投资回报率高达72%。
由于蓝田股份从不显露水产企业报表,人们对水产企业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收益向来心存疑虑。这一则其实不起眼的补充通知,终于让人们理解了,原来水产企业的高收益一上交母企业,做完报表后旋即“借”了回去,1996年以来累计“创利”16亿多元,借出去的“其他应收款”也是16亿多元。有意思的是,对水产企业历年实现的收益,均作“内部来往办理”的决定,据补充通知说,董事会曾于1998年元月、1999年3月和2000年元月分别作出过决议,蓝田股份却均未显露。这16亿多“收益”的一来一回又说了然什么?相信明眼人已经有所领悟。
也许是2000年年报被要求补充显露,到2001年中报,相关水产企业的主要指标作了重要调整。;,企业讲解说,主若
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蓝田股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