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口”呼唤口岸通行更便利
受行业持续低迷影响,国内港口企业增速放缓,在此形势下,港口亟需大力推进口岸便利化、发展现代港口服务业,通过创新推进港口转型升级。7月18日,以“港口口岸通行便利化”为主题的沿海港口企业联系机制第四次会议在大连召开,11家国内沿海主要港口企业代表在会上发言,认真探讨了进一步推进港口口岸通行便利化的发展之路。
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惠凯
全面整合口岸资源形成相关政策全覆盖
目前,各口岸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口岸资源还没有实现全面整合,断点较多,环节较多,各系统间的配合还需要进一步融合。二是口岸相关政策还没有形成全覆盖体系,存在断层、断裂现象,需要进行系统统计、系统集成。
如何提升口岸便利化,我认为:
一是港口发展已经进入重要转型期,港口应该积极发展临港产业、临港物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通过产业集聚,推进口岸要素集聚,形成口岸资源优势。同时,应该以港口为依托,积极推进政府、港口、企业(航运、货主)、金融、关检、保险、法律等所有与港航相关的资源整合,全力拓展功能的覆盖面,实现跨区域、跨系统、全行业无缝链接,打造口岸资源优势。
二是推进口岸便利化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打造口岸政策环境优势。目前,全国沿海港口所享有的政策不一,国家层面对于港航业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政策框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区、港口间竞争优势的巨大差距。应该结合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研究制定全国港口规划布局,建立以中心带区域的港口合作群发展模式,同时制定覆盖系统、突出重点、便捷优惠的政策体系,使港口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比如进一步完善国家码头泊位等级标准,适应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发展;对区域性中心港口给予启运港退税、离岸金融、船舶登记政策等等,营造口岸优势政策环境,打造我国港口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推进口岸便利化需要实施科技创新,打造口岸智能优势。在不断完善港口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科技开发和应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生态智能化作业等,发展无车承运、无船承运,实现物流服务智能化,提升口岸服务水平。
四是推进口岸便利化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功能,打造口岸服务优势。建议积极推进区域中心口岸总部经济和港航金融功能集成,推进贸易、分拨、中转、信息功能集成,推进自由贸易区和保税港区功能集成,引导国际、国内航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整合集成。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田长松
推行“三个一”通关模式延伸口岸服务功能
天津港在港口口岸通行便利化方面,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是加快提升港口自身通行能力。一批高等级、专业化港口基础设施相继加快建设投入使用,为提高货物装卸效率,加快船舶周转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是积极参与口岸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天津港集团先期建设了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入驻了海关、检验检疫、海事、港口等与航运有关的政府部门及港航企业,近七十家单位,为国际贸易海运业务提供大通关的一站式服务。办理一单业务由原先60小时缩短到2-3小时。
三是拓展无水港功能,延伸口岸服务范围。天津海关通过关港联动平台,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区域通关模式。天津海事局建立了海事监管危险品集装箱货物“异地装箱、电子申报”制度,港口业务和口岸业务手续进一步简化,口岸通行效率进一步提高。
四是口岸各单位密切协作,营造高效便捷口岸环境。今年4月7日起,天津口岸实行进出口货物“7×24小时”全天候、全过程通关。天津海关、检验检疫局在“一次查验”基础上,加快在东疆保税港区试点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通关模式。
天津港口岸环境持续优化,但在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通行效率、降低客户成本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和提升的空间。建议进一步加强大通关建设,推进口岸各单位的数据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促进口岸单位间的联动、互动,实现“三个一”通关模式;建议进一步增强组织协调力度,对口岸通行便利化统筹规划、集中推进;建议进一步推进口岸管理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借鉴以诚信为基础的口岸通行管理模式,借助自由贸易港区的设立,积极探索口岸管理创新;建议进一步完善港口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保持港口作业各环节的有效衔接与顺畅实施;建议进一步增强无水港之间的通行衔接,统筹规划,建设公路、铁路等集疏运体系,加大对海铁联运的支持力度,降低客户成本,提高通行效率和质量。
上海、董事长陈戌源
搭建合作服务平台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通关效率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港集团”)上港集团与海关台,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就港口业务发展、口岸工作推进、港航市场需求等相关问题开展充分的沟通协商,共同、持续推动口岸便利化。目前
“大港口”呼唤口岸通行更便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