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郑燮茶联的审美韵味.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郑燮茶联的审美韵味.doc郑燮茶联的审美韵味
郑燮,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均工。


郑燮生平狂放不羁,多愤世嫉俗的言论与行动。他一生命运多舛,居官10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 “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61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官以后,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以卖画为生,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有“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之誊。
他的诗歌,不傍古人,多用白描,明白流畅,通俗易懂;词多为写景状物以及酬赠之作,感情真挚;散文真率自然,富有风趣;画擅兰竹,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他以兰草画法八笔,极其潇洒劲拔、奇秀雅逸。
郑燮生性豁达,不追求功名利禄,他一生怀才不遇,因着艺术家秉性使然,既嗜酒,又嗜茶,唯愿“闭柴扉,扣竹径,对芳兰,啜苦茗”,“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他重茶器、评泉水、品香茗、写茶诗,充满文人自得之乐。卖画扬州,足迹所及,留下了大量书画翰墨,其中不乏独具风格的短句楹联,而茶联,更为联中佳制。他的茶联多题于茶亭楼阁,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为佳茗添香增色不少。郑燮的咏茶美联,与他独特的文化性格和艺术风格相得益彰,鲜明地昭示出独特的审美韵味。
意境优美,情趣浑然。他的茶联大多状写自然风物,反映他朴素、清雅的生活情趣。镇江焦山位于长江之中,山水天成,满山苍翠,在焦山别峰庵读书、品茗、作画的郑燮,为焦山海若庵撰有一联:“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面对葱郁青峦,坐享潭水烹茶。佳地、佳水,品茗赏景,不亦乐乎!
他为扬州青莲斋撰写的茶事佳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作者将评水、斗茶这些文人、高僧所好的雅事、快事写入联中,突出了茶与名士、高僧的渊源,对仗工整,恰到好处,读来脍炙人口。
五言茶事短联“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文趣与自然结合,诗情画意,闲适高雅,是骚人墨客独有的生活体会写照,十分精辟。
焦山自然庵也是郑板桥常常驻足之处,因而也有联赠之,“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汲江水、煮新茶、看青山,意兴遄飞,气魄宏大,挥笔成联,意境绝佳,雅趣天成。
抒写胸臆,感情率真。郑燮平生与墨有缘,但又与茶有交,为此,将茶与墨融进茶联:“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联中将“文房四宝”与茶和茶具联在一起,活脱脱表现了作者爱墨喜茶的心情。
还有一副不多见的行书七言遗联,精思传神,富有新意。“秋江欲画毫先冷,梅水才烹腹便清。”深秋临江作画,伴以佳茗,狼毫冷瑟,茶香四溢,景情相通,画与茶都是作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诗人以茶寄兴,一种浪漫想象与美好的感受尽在寥寥10余字之中。
纵观板桥的茶联,皆即景即兴之作,特别讲究写真。这正跟他的诗、书、画之创作风格一样,奉行“三真”精神。所谓三真者,“曰真气,日真意,日真趣”(清

郑燮茶联的审美韵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edkcbx064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7-09-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