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欧洲何以为欧洲?”.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欧洲何以为欧洲?”
陈乐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欧洲研究专家,“欧洲学”概念的首创者。他的毕生事业都与欧洲紧密相连,先赴欧洲工作,在欧洲许多地方为国家广交朋友,后专以欧洲为治学对象,“欧洲观念”、“欧洲文明”、“欧洲学”是他使用的几个关键词。在治学上,先生终其后半生,以等身著作探讨着这样两个问题――“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为解答这两个问题,先生生前提出了“欧洲学”概念,试图构建一个欧洲研究的学科体系,将欧洲(包括东欧在内)作为一个文明的整体,对之作立体的、多层面的和综合的观察,揭示出欧洲何以能不断向前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素。同时,以之为参照系,探讨“中国何以为中国”以及中国未来发展从欧洲经验中吸取可借鉴之处。陈先生的欧洲研究,“看的是欧洲,想的是中国”。

一、“欧洲”是一种观念

在“欧洲”这个术语下,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或已经塞进了太多不同的东西。不同时期的欧洲具有不同的含义:中世纪的欧洲是基督教的欧洲,是神权覆盖下的区域;近代的欧洲是“势力均衡”的欧洲,是大国纵横捭阖的舞台;冷战时期的欧洲是分裂的欧洲,是美苏对抗的前沿阵地……如何从这些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建构一个为大家普遍认可的欧洲概念成为欧洲研究的首要问题。陈先生指出,
“欧洲观念”是欧洲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统一,是同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陈先生分析“欧洲观念”背后的方法是他将自己的经历转化为学术思考,是在观察欧洲一体化进程时所作的理论思考。
“欧洲观念”既具有欧洲意识,又具有民族意识。“欧洲观念”反映的是两种含义的交织:欧洲有自己的“认同性”,欧洲主义者侧重这一面;欧洲又是不同民族国家构成的,民族主义者坚持这一面。欧洲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悖论是欧洲的常态,综合在“欧洲观念”里。陈乐民:《我为什么要进入文明史的研究》,《欧洲研究》,2004年1期。今天,欧洲人的相互“趋同”和“认同”意识并
没有从根本上取代历史上民族“对立”的情绪。
“欧洲观念”的含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化。当欧洲正在形成的时期,“欧洲观念”指的是人对欧洲存在的确认。就是说,欧洲人经过相当长的历史,逐渐对自己生活的地区形成一种共同的自我意识,并给这个地区取名“欧罗巴”。这就是古代史期到中世纪偏后时期的“欧洲观念”。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东方出版社,1988。276最初,希腊人通常用“欧罗巴”一词来指地中海以北的地理区域,但随着海陆交通的增多,希腊人便将西方的广大地方称为“欧罗巴”,而把东方的广大地方叫做“亚细亚”。郭华榕、徐天新:《欧洲的分与合》,京华出版社,1999。1正是神话传说展示了最早阶段的欧洲地理图景,“虽然它只处在神话层面上,却包含了一定的理性因素。它促使希腊人对自己所处的更大的地理和人文世界进行思考,推动了欧洲向地理概念演进,最终形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欧洲认同
”。张旭鹏:《古代世界的“欧洲”观念》,《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6期。“欧罗巴一词最早来自古埃及语,后传入腓尼基语,词根为ereb,原义为日落。腓尼基人生活在东地中海与黎巴嫩山脉之间狭窄的走廊地带,每天望见太阳下落的余辉撒在海面上。”〔3〕5欧洲学者考证发现,“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一篇著作里,欧罗巴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德尼兹•加亚尔等,蔡鸿滨译:《欧洲史》,海南出版社,2000。1希腊人信奉的原则是:“人,要认识你自己”,欧罗巴的故事恰好为我们认识欧洲地理的早期形象提供了线索和想象的依据。
基督教的传播在精神上把欧洲“统一”起来。在教权与政权有分有合的复杂关系中,在民族国家的成长过程中,连年兵戎相见,同时又要对付来自东方如土耳其人、撒拉逊人的压力。然而与此同时,欧洲文化的认同过程加速了;欧洲人,特别在欧洲西部的欧洲人,在历史的进程中,越来越把“我”与“非我”划分开来,因而具有了“自我意识”,这种意识便是所谓的“欧洲观念”。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三联书店,2003。9―10到中世纪末期,随着民族国家在欧洲出现,欧洲在政治上四分五裂,于是欧洲人萌发了复归昔日“一统”局面的念头,或以民族的思想。从欧洲进入近代史期起,“欧洲观念”逐渐增加了寻求“统一”的趋向。〔2〕276―277欧洲近代思想家开始设计各种“联盟”方案。

当代欧洲发展以“欧洲观念”为基础,把欧洲作为“一体”是历史的要求,超越国界地去观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问题。
“欧洲统一”便成为一种悬在原则高度的远离现实的理想。〔2〕271―272,184―185欧洲社会到19世纪中叶以后,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条件都已齐备了。在政治上是代议制为特征的民主宪政,在经济上是以利益原则为制动力的市场经济机制,

“欧洲何以为欧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xiong01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17-09-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