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的力量.doc“粉丝”的力量
荧光棒、大条幅……这些在歌星演唱会上早已司空见惯,可影院里也现此景,尚属“新鲜”:9月25日晚,广州某影城内“荧光”闪烁,众人不时起立尖叫,还和着银幕齐唱《倔强》――“五月天”的歌,他们是这一台湾音乐组合忠实的粉丝,正包场观瞧自己偶像主演的电影《五月天追梦3DNA》。
报上说内地有50多个城市的粉丝自发包场,捧场这部“粉丝电影”。首个周末,他们便实实在在地贡献了2000多万元票房。
今年,粉丝带动影片畅销的例子似乎“史无前例”的多,以至于有媒体把2011称做中国粉丝电影元年。而可“载入史册的里程碑”似乎非《孤岛惊魂》莫属――以500万不到的投资赢得9000万票房。不过,这是一次“意外惊喜”:杨幂去年被邀出演女一号时,谁也没料到她会随《宫锁心玉》等热播剧大红到紫,从二线演员一跃成为拥有960多万微博粉丝的一线红星,“压对宝”的片方在后期宣传上几乎把全部卖点都压在了她的身上,“机会主义”放大偶像效应,并伴之以“杨幂首次比基尼亮相”这类刻意的宣传口号,于是乎,首映当天,预售票1小时内便告售罄。一位杨幂粉丝把自己都感动了――3天看了6遍,为的就是支持偶像。有了这样的粉丝,营销终于“赢”销。
不少人不以为然,觉得所谓“粉丝电影”不过是为迎合偶像粉丝而造,大都只能哄哄涉世浅浅的“小孩子”,也就对特定人群有着非看不可的意义,仅仅是利用个别偶像明星诱
“迷”深入,以期疯狂拉动票房。
当然啦,粉丝并不忌讳“被利用”,相反,他们心甘情愿,乃至主动参与“吆喝”,虽然手法不够“专业”,却至少能在粉丝内部达到预设的宣传效果。
粉丝的传播力让“专业”人士自愧不如的例子还有偶像歌星韩庚主演的《大武生》。今年6月上海电影节上,该片新闻发布会入口处,“庚饭”们(韩庚的粉丝)既自发又很有组织地给每位记者递上礼品袋,然后鞠躬90度:“请多多关照韩庚!”距上映前两个月,韩庚网络贴吧便将帖子《关于电影宣传的重要说明》置顶,号召庚饭尽早观看(因为前三天的票房对院线排片格外关键);拍下电影票传到微博(确保票数无“水分”,让每个碎银子都计入票房)……止映第二天,果然有庚饭晒票根,并在贴吧展示全国各地不规范的票根(团体包场不出电脑票、票面不显示价格等)。
或许可以说,“韩庚”们演的不是戏,而是人气。黄建新执导比《建国大业》还多出几十颗“星星”的《建党伟业》时,尽管肯让自己不大熟悉的身高一米八一的韩庚试妆邓小平,却难免心中打鼓,但片场外上百名惊声狂喊的女庚饭终于使之“欲罢不能”了……“江湖”有传,黄建新监制的《十月围城》之所以选李宇春出演,正是看中了她所拥有的270多万粉丝,轻打算盘,只要有一半人掏腰包,便绝对可以赞助片子1个亿票房。看来醉翁之意本非演员本身,而是痴情“玉米”。好在她演得确实不错,没有“浪得虚名”。
与《十月围城》等“大片”相比,更多的中小成本影片更是把票房寄托在了粉丝观众身上,尤其是在《孤岛惊魂》
“榜样”的感召下。但这部惊悚片整体上还是没有跳出同类影片的粗糙水准,在很多电影网站和论坛上,口碑并不好,连片方也没有否认故事情节方面有硬伤。
事实上,一些制作者忽略了一部影片最重要的东西。正如《五月天追梦3DNA》的监制陈鸿元所言,粉丝电影的成功也要靠影片自身的品质(其实是老生常谈),不能仅仅靠赚粉丝的钱,否则是“自杀”!据报道,《五
“粉丝”的力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