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产”大趋势.doc上海“中产”大趋势
在上海,所谓“中产阶层”是指有能力买房买车,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旅游、教育等现代消赞,有金融资产的人群,他们拥有稳定的收入,年收入水平在10万元以上。包括了金领、各类企业主、海归派、专业人士等多类群体。
有学者认为,中产阶层目前在中国还是个“泡沫概念”,但上海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经济基础是中产阶层进入迅速发展期的一个标志。
4月底,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等主办的上海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研讨会,试图从社会经济学角度赋予上海中产阶层一个清晰的定义,而同时,一场对于上海中产阶层的社会调查也正在着手进行。
“上海的中产阶层人数有多少?保守估计不下百万。”
“这样一个消费群体,正从生活习惯、消费模式、审美趣味等方面跟白领阶层进行着置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教授说。
“1994年,上海的虹桥商城主办了全国首次公众调查和白领现象研讨会,到今天,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已经成长为上海中产阶层的成员。在这些代表高端生活的阶层中,包括了金领、灰领、各类企业主、海归派、新―亡海人等多类群体。”
虹桥―古北新区是城布的未来状态
一个阶层的生活方式,从具休化的生活习惯到细节化的生活趣味,都只有在特定的生活区域才能完成和实现。
”季风图书有限公司董事何平称。
上海的区域概念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被上海人喊了一百多年的“上只角”、“下只角”(上只角原指租界,后来泛指富裕阶级聚居的地段,下只角反之),在城市扩充更新的进程中,随着上海区域概念的淡化而一起渐渐消退。
“在每天早晨公交车的移动电视里,陆家嘴、南京路、淮海路、虹桥、东部地区、南部地区……这种多重标准并行的新的区域划分方式,已经被上海人认可。
专家分析,新的区域划分隐匿着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随着中产阶层人数的逐渐增大,整个社会将呈现“橄榄形”,即高收入和低收入的群体均较少,而中等收入的人数量最多。
“都市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中产阶层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群体,从现在的虹桥―古北新区昭显出来的,是城市生活区域的未来状态。来自台港日韩的企业主、跨国公司的驻华人员、海归派、新上海人、外地移民是虹桥―古北新区最初的生活群体,而他们正是现在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代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陆德明教授说。
在比照了中美都市发展史后,陆德明还提出,以高校为核心形成的生活区域,有经济基础,有文化氛围,有发展潜力,完全可能成为下一个中产阶层生活圈。
时尚资讯与世界同步
复旦经济学院教授朱国宏表示,上海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拉动着整个都市产业的升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对于社会普通民众来说也存在着一个可以效仿的空间。
香港贸发局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上海中产阶层正在成为消费主力。贸发局助理首席经济师邱丽萍表示:“与内地其他城市相比,上海中产阶层的比例较高,他们带动了对进口物品和文化资讯的需求。”
10年前诞生的时尚类刊物,被当作是和中产阶层共同成长的。某时尚杂志的运作总监告诉记者,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撰稿人开始驻留在世界各地,提供着和世界同步的时尚消赞资讯。
2003年,《黑客帝国3》在上海与美国同步上映,开创了全球同步上映的先河。年底,《透过镜头――美国〈国家地理〉最伟大摄影作品集》首次以20个文本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发售,中国读者第一次以自己的母语
上海“中产”大趋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