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总结
乳房疾病
急性乳腺炎
1)病因:乳汁淤积;细菌入侵
2)临床表现:红、肿、热、痛、肿块;全身症状;脓肿
3)治疗: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早期:患侧乳房停止哺乳、通畅乳汁、应用抗生素。
脓肿形成:切开引流。
4)预防:避免乳汁淤积,防止乳头损伤,保持其清洁。
腹外疝
:
疝:体内的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部位,通过人体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腹外疝:腹内脏器或组织连同壁层腹膜,经腹壁或盆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腹内疝:腹内脏器异常地进入原有的或病变所致的腹内间隙,如膈疝。
1)临床表现:
基本症状:肿块,可复性,直立时出现,平卧时消失。小儿:哭闹。
有痛感和下坠感。用手轻压肿块后肿块可回纳,并可听到肠音。检查者食指或小指尖沿精索和腹股沟管插入外环,嘱患者作咳嗽等增加腹压的
动作,指尖扪及冲动感提示斜疝。直疝无冲动感。诊断不难。
非手术适应证:一岁以下小儿。老年伴严重疾病者。
手术原则:关闭疝门;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1)定义:盆内或腹内容经股环、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称为股疝。
2)临床表现:冲动:不明显(疝囊颈小)。仔细检查可发现肿块向上还纳达腹股沟韧带内侧。
嵌顿时:疼痛、肠梗阻、坏死、穿孔。
疝块:耻骨结节外下方,卵圆窝处(腹股沟韧带下方),半球形,核桃大,无症
状,胖者更易忽略。股疝的疝囊颈很窄,嵌顿和绞窄的发生率很高(约60%)。
3)手术治疗:McVay或Shoudice;
后入路:又称腹膜外入路,在耻骨结节上方三横指处按皮纹切开,直达腹膜外脂肪层,在该层中作钝性分离显露髂耻束和Cooper韧带。将髂耻束与Cooper韧带缝合,闭合股环口。补片修补
阑尾炎
:腹痛:上腹或脐周(下腹、全腹)→右下腹。腹痛与阑尾的位置有关。疼痛原因:①阑尾蠕动阑尾腔梗阻;②反射性幽门痉挛。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无食欲。取决于:①炎性阑尾的扩张程度;②病人
对神经反射的敏感性。成人多厌食恶心,小儿多吐。半数人有便秘(成人)或腹
泻(小儿),盆位——里急后重。
全身症状:不适,低热<38℃,穿孔或小儿可有高热。起病时不发热,穿孔前
不会很高。起病时体温很高,诊断可疑。脉轻度加速。持续加速示局限性腹膜
炎形成,应早手术。门静脉炎。
体征:右下腹压痛(腹或直肠):位于阑尾根部,不一定在麦氏点,局部有叩痛。盲肠区鼓音。腹膜刺激征:肌紧张、反跳痛、肠音减弱或消失——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防御反应。肌紧张①重度——很紧,无呼吸运动——腹膜炎,②中度——手触即紧,③轻——手深压才紧。注意病人精神紧张否?动作粗否?小、老、孕、胖、弱、盲肠后位,刺激征可不明显。右下腹包块——考虑阑尾周围脓肿诊断。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 sign);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右股内旋(膝向内、足向外);直肠指检
:右下腹疼痛+压痛!!!
典型症状发生顺序(55%阑尾炎,1/4腹内其它病):腹痛(上腹或脐周)→恶心、呕吐→右下腹痛及压痛→发热→WBC↑。
非典型:①开始即右下腹痛。②弥散痛不转移。非典型症状发生顺序见于45%阑尾炎,在开始怀疑为阑尾炎的病人中有75%最终诊断为其它病。主要见于老人,疼痛不重,局限定位晚。
:原则上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尽早作阑尾切除手术。
手术步骤:寻找阑尾,处理系膜,处理阑尾根部,荷包缝合,包埋残断,盲肠壁水肿的残端处理方法,“8”字缝合后
肠梗阻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障碍。
:梗阻位置越高,全身扰乱越大;梗阻位置越低,局部症状越明显。腹痛:阵发性。①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缺血(绞窄)或伴感染。
②持续性胀痛,无绞痛→麻痹性。
呕吐:①高位→呕吐早、频繁,胆汁样物;②低位→呕吐迟、稀疏,量多、稠,粪臭样物;③结肠→呕吐迟,以腹胀为主;④吐出咖啡样物或血性物→绞窄性;⑤麻痹性为溢出性呕吐。胃内容→胆汁→黄色→棕色→粪臭样
腹胀:①高位→无腹胀,可有胃型;②低位→腹胀明显,有肠型;③不均匀腹胀→绞窄性肠
梗阻;④均匀腹胀→麻痹性肠梗阻。
停止肛门排便排气:见于急性完全性肠梗阻。
血性便或果酱便→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
:明确几个问题
1)有无梗阻:根据症状(痛、吐、胀、闭)、腹部体征(波、型、响)及AXR(积气、液平)可诊断。
2)机械性抑或麻痹性:麻痹性梗阻见于腹膜炎、腹部手术后、腹膜后外伤性血肿,患者无阵发性绞痛,早期即有均匀性腹胀、肠音低、AXR大小肠均扩
临床医学概论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