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9
第三节:遗传与进化
(1)遗传变异的结构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构成。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其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包括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2)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基因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若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的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
(1)遗传现象
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相似性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现象
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性现象。如“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
(1)生物进化现象
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2)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存在着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现象。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进化的总方向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并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3)生物进化论的发展
综合进化论从群体基因频率变化的角度解释物种进化过程,认为同一物种的生物群体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基因。在代代相传的种族繁衍过程中,这些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并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发生着某些变异。生物群体中的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则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多;反之,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
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少。这说明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自然选择”。
(1)杂种优势
通过物种杂交技术,可使子代表现出双亲的遗传优势。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民间的马与驴杂交产生骡。
(2)人类优生
①近亲结婚的危害:近亲结婚使子代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②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1)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该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
九年级科学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