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碘缺乏病?
机体因缺碘而导致的一系列危害或障碍统称为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简称IDD),这些危害或障碍可以表现为临床、亚临床或隐匿性损伤。碘作为一种微量元素,是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因此,碘缺乏病的本质是一种营养素缺乏症。人体碘摄入的主要来源为食物和饮水,机体缺碘与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碘缺乏有关,即该病的分布呈明显的地方性,是我国重点地方病之一。碘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基本原料,碘缺乏病实际上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而导致的病理障碍,所以也属于内分泌疾病。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碘缺乏,因此,碘缺乏病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将其列为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脑发育和体格发育)和体能的影响,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缺碘表现为不同的症状,见(表1)。碘缺乏的最主要危害是影响胎儿和0-3岁婴幼儿的脑发育和体格发育,造成不可逆损伤。主要表现为:
(1)极其严重的碘缺乏:死胎、流产、先天畸形或出生后婴幼儿死亡率增高。
(2)严重的碘缺乏:地方性克汀病(聋哑、痴呆、痉挛性瘫痪或步态异常、共济失调、斜视等),严重的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会出现黏液性水肿,他们发育落后,智商一般低于50,不能上学,生活难于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3)轻度碘缺乏:这些儿童发育基本正常,与非病区儿童无明显区别,但入学后表现为学习能力差、“难教”;有的儿童出现精神运动功能异常,动作的准确性和持久性差,完成精细动作困难。他们的智商一般在50-69之间,属于轻度智力落后,即弱智,他们很难完成小学学业,几乎不能进入中学学习。通常将其称为亚临床克汀病或亚克汀。
(4)隐匿性碘缺乏:这是更轻度的碘缺乏,同轻度碘缺乏一样受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关注。在碘缺乏流行区,特别是中、重度缺碘地区的居民,其智商的分布曲线,比非缺碘的正常地区明显“左移”(正常的智商分布曲线均值为100,基本呈正态分布;高于100和低于100的比例大致相当)。左移的结果是,高于100的个体在总体人群中的比例下降;而低于100的个体在总体人群中的比例升高。虽然他们的智商在70以上的正常范围内,不是克汀病,从个体很难发现有异常,但与碘营养适宜儿童相比,智商、身高和体重都要明显低于碘适宜地区儿童,低智商人群的比例明显增高。有学者曾在重度缺碘地区对几百名学龄儿童进行智力测验,没有发现智商大于100的孩子。因此,碘缺乏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疾病问题,而是影响民族素质,事关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公共卫生问题。
人体脑发育关键期是指从妊娠开始到出生后3年。在脑发育关键期,神经系统的发育依赖于甲状腺激素调节,如果孕妇和婴幼儿生活于缺碘地区,受碘缺乏威胁,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就会造成脑发育损伤。
生活在不同缺碘地区,儿童智力发育都会受到碘缺乏危害,只是智力损伤的程度不同。孕期碘缺乏造成的智力损伤重于出生后期。碘缺乏导致儿童最严重的智力损伤是克汀病,在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疾病分类体系-10》中,称为重度智力障碍合并先天碘缺乏综合症。在重度缺碘地区,儿童智商水平平均落后约10-15个百分点,智力障碍儿童患病率为10%-15%。碘缺乏导致的其他智力障碍,包括轻度智力发育迟滞和智力水平下降。诊断智力障碍
的条件是发病年龄小于18周岁,两次智力测验成绩低于70个智商点,社会适应能力评估为低下。
生物因素是智力正常发育的基础和前提,决定了个体的潜能水平。碘缺乏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合成,破坏智力正常发育的生物学基础。如果只依靠后天教育和干预,只能减少智力损伤程度,无法挽回全部损伤。因此,碘缺乏所致的智力损伤是不可逆损伤。在阻碍智力正常发育的因素中,碘缺乏是最明确的可预防因素。在碘缺乏地区全面普及食盐加碘措施,能成功预防碘缺乏所致的儿童智力损伤。在碘缺乏地区,持续适宜的补碘措施非常重要,任何因素导致措施中断,就可能会出现新发克汀病的严重后果。
中国是受碘缺乏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统计,碘缺乏病区分布于1807个县;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近800万人,。更严重的是,估计有数百万亚克汀病人。病区人群总体智力水平向低智商方向偏移,众多的弱智儿童对我国人口素质和经济文化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我国从
20世纪60年代实施了对中、重度病区供应碘盐为主的防治策略,使猖獗流行的碘缺乏病得到了控制。但1995年之前,我国并未对轻度缺碘地区供应碘盐,也未采取其他干预措施。
,为什么也要普及碘盐?
经调查证实,我国沿海地区属轻度碘缺乏
什么是碘缺乏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