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治疗指南
疾病简介:
便血(hemafecia)定义:消化道出血,经肛门排出,包括单纯便血、先便后血、先血后便、便血杂下,或便中挟血。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便血伴有皮肤、猫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便血是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疾病分类:
鲜血便
多为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鲜血便常于以下疾病:
1、痔疮:各期内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直肠息肉: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也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要想确定以上疾病是否为便血的原因,可通过电子肛
肠镜进行检查确诊。目前,有些医院采用进口高清肛肠镜(如北京解放军309医院第一分院肛肠外科中心),可将病灶部位放大数十倍,可有效发现便血的原因。
脓血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液,也有血液,血液外观较稀薄,有时含有大量黏液。脓血便或含有黏液的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以下是几种常见疾病:
1、直肠癌: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2、结肠癌: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有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
3、溃疡性结肠炎: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1
黑便
是指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又称为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上消化道出血时主要表现为黑便,往往伴有呕血、心悸、乏力、贫血等其他症状体征。若出血量较少,而且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由于肠液的作用排出的大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隐血便
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胃溃疡、胃癌。大便隐血试验可检测大便中的少量血液成分。多次、持续性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慢性出血,应进一步检查警惕胃肠道肿瘤的存在。
发病原因:
一是肠道本身的疾病,例如肠道溃疡和炎症、寄生虫感染、肿瘤、痔、肠套叠、肛裂、大便干燥擦伤等。
二是肠道以外的其他系统的疾病,例如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维生素缺乏症、中毒或药物毒性作用等。
儿童出现便血,多由直肠息肉引起,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
成年人便血,多由痔疮、肛瘘、肛裂、直肠息肉、结肠息肉、直肠癌、结肠癌、细菌性痢疾等引起,大多属于肛肠科疾病范畴,应引起注意。
年轻人群
年龄小于30岁的便血患者所占比例已经从10年前的8%上涨至15%。
中老年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中乙状结肠与直肠的恶变性病变(包括良性与恶性)明显增多。中年以上患者
便血治疗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