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说谎的心
提要:叶赛宁――继普希金之后俄罗斯诗坛最有影响力的一位诗人,被后人称为20世纪俄罗斯诗坛上一颗耀眼的彗星。这位天才诗人在俄罗斯诗歌发展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不朽的足迹。叶赛宁的诗歌之所以经久不衰,还在于他创作上真情的流露。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探讨诗人创作上的真实。
关键词:叶赛宁诗歌创作真实意象
中图分类号:I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20年代当苏联文坛出现了否定经典作家的思潮,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应该取代现实主义。在此种情况下,叶赛宁却勇于坚持继承普希金的现实主义传统,他怀着对大自然的那份美好憧憬,对祖国的依依赤子之爱写下大量至今被广为传诵的优秀诗歌。无怪乎叶赛宁被称为“20年代唯一真正的抒情诗人”。叶赛宁的诗歌清新哀婉,意象新颖。有人称叶赛宁是俄罗斯的歌手,人民的歌手,大自然的歌手。他借景抒情,捕捉瞬间的感受,把这一切的喜怒哀乐寄托于诗歌。他赋予大自然以灵气,通过自然万物诉说内心的真情实感。叶赛宁能从矛盾的心境中抒发实感,这也不失为一种“真”。
“真”是诗魂所在。一首诗无论词藻多么华丽,意境如何优美,离开了“真”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换言之,诗歌本身就是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没有真情,也就不会有实感,诗歌创作也就无从谈起。叶赛宁的诗歌创作以真情夺人,他把感情视为诗歌的血肉,认为没有感情的血液,思想的躯干便是僵硬的。难怪早在20年代叶赛宁就被誉为苏联
“唯一真正的抒情诗人”。笔者认为,叶赛宁诗歌创作的真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祖国,对乡村和人民的赤子之心?D?D不变的“真”
叶赛宁早期的诗歌洋溢着对乡土炽热的爱,对祖国忠诚的爱和对人民浓浓的情,富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高尔基称他的诗为“心底歌”。我们在读他讴歌革命,赞美大自然的诗歌时,能从中感觉到他那毫不掩饰的爱国热情,似乎他把那颗炽热的赤子之心捧到了读者面前。“你多美,罗斯,我亲爱的罗斯……/农舍像一尊尊披袈裟的圣像……/一眼望不到你的尽头啊,/独有碧空在吮吸我的目光。/我如一个远道的朝圣者,/把你的田野尽情?t望。/在你那低矮的寨墙近侧,/白杨迸发凋零的脆响。/你温顺的救世主在各个教堂/散发着苹果和蜂蜜的芳香。/草场上的人们围跳起轮舞来,/圈外是欢快的民间舞的声浪。/我沿着踩踏过的小径,/奔向宽广的绿色草场,/迎着我响起少女们的笑声,/仿佛一串耳环在作响。/假如天兵朝着我呼叫:/“快抛弃罗斯,住进天国!”/我定要说:“天国我不要,/只需给我自己的祖国。”(《你多美,罗斯,我亲爱的罗斯……》顾蕴璞译)这种要祖国不要天国的赤子之心让人感动,催人泪下。
高尔基曾写道:“叶赛宁与其说是一个人,倒不如说是自然界特意为了诗歌,为了表达无尽的‘田野悲哀,及对一切生物的爱和恻隐知心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器官
’”。叶赛宁作为大自然的器官,作为俄国农村的敏感器官,用他那颗赤裸的心体味着人间的冷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深深眷恋,对农民不幸命运的同情和担忧无一不在他的诗歌中真切的体现出来。乡村是叶赛宁诗歌创作的源泉,乡村的一草一木在他的笔下得以活灵活现。作为诗人,他对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是大自然赋予他诗歌的生机、旋律、色彩、想像、灵感……他的诗是和大自然亲密地融为了一体。叶赛宁深深懂得:诗是心灵与大自然撞击的火花,没有
从不说谎的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