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学生创业:迷失“风口”.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学生创业:迷失“风口”.doc大学生创业:迷失“风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到广州大学城遍布角落的鼓励创新的条幅、随处张贴的创业大赛海报时,李新咏一下子就想起了这句诗。
在“双创”之风刮进校园后,不少在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像“90后”的李新咏一样,纷纷响应,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中国近九成大学生考虑过创业,近三成大学生有创业经历。
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各式“温柔陷阱”也随之而来――面对资金、技术、经验等难关时,大学生创业者该如何在创业中保持定力、找准商机、规避风险?
跟着“风口”跑丢了自己
尝试过微信公号、成立过校园推广公司、涉足过新能源产业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大三学生、“90后”连续创业者唐津伟总结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折腾不止”。
在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年,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折腾”之旅。
2014年,微信公众号发展方兴未艾,聚拢大批粉丝的自媒体迅速成为风口。
唐津伟看准了大学生市场,搭建了一支11人创业团队,当年10月,“我是大学生”公号上线。
“只用了20天,我们的粉丝就突破了1万人。”他告诉《?t望东方周刊》,团队擅长策划,在一次“三行情书”活动中,他们联合了多所北京高校的表白墙,“一场活动下来粉丝增长过千”。
粉丝来得快,问题来得也快。
不久他便发现:粉丝突破1万后,增长遇到了瓶颈,每天只有个位数增长,“僵尸粉”严重,发展陷入停滞阶段。
在思考转型过程中,唐津伟看到,学生正成为各大互联网和品牌争抢的消费群体,企业和品牌进入校园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他决定利用先前积累的学生、高校资源,“解决企业进入校园最后一公里问题”。
2015年5月,他与合伙人创办了“推马科技”,帮助品牌和企业进入校园做地推工作。
跟着“校园市场”风口,唐津伟每月能有1万~2万元的稳定收入。但在他看来,“地推”很难有大的发展,大部分团队宁可折本也要争抢市场。
2016年,选择从团队退出的唐津伟看到了另一个“风口”――国家开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扶持。于是,他又转战新能源市场,加入了上海亿充万家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尝试从电动汽车充电桩切入新能源市场。
“3年来一路从普通创业者到创始人、合伙人,虽然折腾了这么久,我觉得自己没有取得一点成绩。”谈到过往的经历,唐津伟有些失落。
他认为,跟着风口让他跑丢了自己。
“大学生创业切忌追风口。事实证明,许多所谓的连续创业者,从电商到社交、O2O到共享模式,不断变换创业项目,找到出路者并不多。
”唐津伟告诉本刊记者。
在上海万擎CEO、电商专家鲁振旺看来,创业者不能无视自己的资源、兴趣和能力,一味跟风,“拿电商来说,有几次非常大的跟风创业潮,如2006年PPG模式创业潮、2009年B2C创业潮、2010年团购创业潮,最后99%的项目都死掉了。”
融资与啃老
在大多数创业者看来,跟着风口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融资快。
李新咏告诉本刊记者,对大学生创业者而言,能不能融到钱关乎生死。
毕业后,李新咏选择留在广州大学城,这里聚集了大批大学生创业团队。他与大学室友主要帮助创业团队做软件外包服务,该业务一度占据其90%的收入。
在与众多创业公司合作之际,他看到了大学生创业的残酷――创业者被钱压得喘不

大学生创业:迷失“风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nnwldv331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