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
(2013年3月修订)
一、口腔颌面外科换药操作常规
(一)换药的适应证
1、无菌创口与污染创口为了拔除引流或怀疑有感染时;
2、敷料滑脱不能保护创口时;
3、创口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或渗出物时;
4、创口渗血或疑有血肿形成时;
5、创口包扎过紧影响呼吸或疼痛时;
6、观察创口愈合情况以及皮瓣营养情况时(暴露创口不在此例);
7、创口不清洁有碍正常愈合时;
8、其他情况,应根据不同手术要求而定。
(二)换药前的准备工作
1、进入换药室及换药前应戴好口罩、帽子。
2、准备好换药用品,一般包括无菌药碗、镊子(有齿与无齿各1把)、探针、剪刀、酒精棉球、盐水棉球、纱布、油纱布、橡皮膏、绷带以及其他特殊需用药物等。
3、用肥皂洗手,擦干后用酒精棉球擦拭1次。
4、如为绿脓杆菌感染的创口,应穿隔离衣。
(三)、换药的时间和地点
换药时间以早查房前为最适宜。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创口的变化,从
而得到及时的处理。其他时间换药,应避免在病员进食或有探望人员在场时进行。换药的间隔时间,应根据需要来决定。无菌手术切口,病员无主诉,外敷料干燥时,可直到拆线期才第一次换药。对污染创口,可根据病员主诉及有无引流在2-3d进行第一次换药,必要时还可予以暴露。对感染创口,原则上应每日更换敷料1次;对脓性分泌物多时,甚至需每日换药2次。
换药地点以换药室为最理想,可以保证无菌操作的顺利进行,减少感染机会。不能起床的病员,可在床旁换药,但应在病室清洁工作以前或清洁工作完成半小时以后进行,以避免空气感染。
(四)、换药的注意事项,
换药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使是感染创口也应如此。
、轻巧、细致,切忌粗暴。
“蘸”的动作,而不是“揩”、“擦”的动作。
,并使勿碰及其他处;并应学会双手持镊,保持一“脏”一“净”,应用时,以一镊接触无菌处,一镊接触感染处为好。
,后换沾染创口,再换感染创口。每换完一人后必须重新洗手,以防交叉感染。
,应严格分开。如为绿脓杆菌感染,其换药用过的敷料更应注意不可乱放,要集中焚烧。
,勿使创口暴露过久。
(五)、换药的操作程序
,移除时应顺切口方向揭开,以免撕裂创口。如内层敷料与创口粘连过紧时切勿强拉,可用盐水、依沙吖啶(利凡诺)或过氧化氢溶液浸润后再行移去。
,已接触外界皮肤后就不要再向内擦拭。
,不应用带刺激性的药物涂拭,而是用盐水棉球清洁。
,如线头、坏死组织等。
,应用消毒溶液冲洗,%依沙吖啶、%过氧化氢、1:5000高锰酸钾等,并安置引流条。如欲作培养时,则应在冲洗前自创面或脓腔采取标本后再冲洗。
(暴露创口例外)。一般至少应有2块4层以上纱布,然后用橡皮膏固定。
(六)、拆线
(1)、拆线时间
,口内和面部的缝线拆除为术后5—7d
,—5d。
,以及年老体弱,特别是低蛋白血症病员的拆线时间应
推迟至术后8-lOd。
(或减张)缝线应在术后10-14d。
(2)、缝线反应及感染的处理
,组织生理性反应,有的病员在术后2-3d内,针眼及缝线周围可出现暂时性轻度红肿,一般不予特殊处理,可予消毒后包扎,并加强观察。
。表现为针眼部位硬结红肿,多敷可见脓头。如个别缝线有脓头,可拆除该针缝线,如多数缝合线发生脓头面又不到拆线时间时,可用消毒针头挑破脓头,并涂以2%碘酊。
(3)、拆除方法
(多用于口内)或酒精涂擦缝合处,以行消毒。
,。
,然后向被剪断侧拉出。任意在任何地方剪断后拉出,有使感染带入深层组织的可能;如向非剪断侧拉出线头,则有使创口裂开的危险。
,创口可涂以2%红汞。如发现刨口张力过大,或有轻度裂开的倾向时,可以蝶形胶布牵拉,减轻张力。
(七)、换置引流的方法
,均应换置引流。
,可根据情况选择应用。常用者有以下几种:
橡皮条:引流作用好,但易自创口滑出或潜入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7-10-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