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居民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秘魅力古镇‐杨柳青
津西大地,运河两岸,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有驰名中外的木版年画艺术,这里有深厚的化底蕴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杨柳青。
流经南北的大运河穿镇而过,曾给古镇带无尽的繁荣和明。大约一千年前,这里只是一个很小的村镇码头,随着历史的变迁,到金贞佑年间,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称作&ldqu;柳口&rdqu;的市镇。因大运河的畅通和漕运的兴起,这里成为南北漕运的必经之地,古镇&ldqu;杨柳青垂驿,蘼芜绿到船&rdqu;。十里长堤,杨柳依依,绿草茵茵;镇周洼淀密布,游鱼戏水,荷叶田田,郁郁葱葱,颇有一派江南景象,被誉为&ldqu;北国小江南,沽上小扬州&rdqu;。此时,&ldqu;柳口&rdqu;地名便逐渐被&ldqu;杨柳青&rdqu;取代了。清中、后期,随着漕运业的鼎盛和年画业发展,古镇呈现更加繁荣的景象,运河上漕船云集、帆樯如林、首尾衔接绵延数十里;镇区内,店铺林立、旗幌招摇、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镇西的牌楼雕梁画栋、古香古色、庄重典雅一派风和景明;遍布镇中庙庵,烛影摇红、佛经轻诵、香烟缭绕清幽而宁静;戏楼、茶馆、酒肆、书场灯红酒绿……每逢春暮,桃花绽放,姹紫嫣红,翠绿葱茏的杨柳掩映着青砖灰瓦、粉墙朱门,显得格外清幽。杨柳青已是当时津门的名胜之一。
然时事沧桑,鸦片战争后,连年战乱,国运颓败,大运河河道淤塞,漕运衰废,特别是外强入侵和政府的腐败,到解放前夕,杨柳青百业萧条,繁华尽褪。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沧桑巨变,一座既蕴涵着浓郁深厚的历史化底蕴,又充满着青春朝气与活力的古镇展现在人们眼前。
道路是经济实力的体现,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里就先从道路说起,原由市区到杨柳青的主干道‐西青道,路面既窄,又疏于维护,破损严重,虽经多次整修,但还是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现在你从市区到古镇,首先看到是近80米宽的快速路,道路两边和中心隔离带由草坪、花果、林地构成梯状立体绿化带,并以植物景点相点缀,碧草如茵,繁花似锦,以苍翠葱郁的面貌筑成津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有京福、津淄、津港、津同等不同等级的公路干线穿镇现而过,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贯通全国各地。京沪高速从镇内通过,缩短了与两个国际大都市的距离。镇内还新修和改造了柳口路、柳霞路、新华道… …,形成了横贯东西南北的道路网。
值得浓墨重书的是镇北正在建造和不断完善的休闲生态区,它是保卫古镇环境的绿色屏障。其间国际化多功能的高尔夫球场,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辅以独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设计,充满激情和诱惑,以绿草蓝天、清流鸟鸣的无限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刚刚完成一期工程的杨柳青菜博园,以古镇历史为背景,配以现代园艺造景艺术,以&ldqu;福、禄、寿、禧&rdqu;为主题,充分展示了现代园艺气静神怡的美感,成为都市型现代果蔬科技与产业创新示范园和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模式样板。
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要属杨柳青广场了。杨柳青(本自中-科软园4a,转载请注明!)广场地处古镇最繁华的中心地带,由主、副两部分组成,主广场设计为&ldqu;一颗心脏,两扇肺叶&rdqu;,国旗区、花坛叠水、雕塑喷泉构成广场的心脏;欧式风格的疏林草地
古镇居民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