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复习
一、绪论
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是一门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医学模式: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生物医学模式: 强调疾病与个体的生物学变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从生物学角度找到一种原因。在认识论上往往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生物,而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只重视局部器官,而忽略人的整体系统;重视躯体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方法学上强调系统, : 1.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生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个体生存的环境与所接受的文化熏陶对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基本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心理行为规律。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有点事可取得被试者不愿意或没有报告的行为数据,缺点是观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的能力,而且观察活动的本身可能影响被试者的行为表现。)
,问卷等方式)
定量手段,如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
)
、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
(名解!)
认知过程: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或称,是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个体最简单最初级的心理活动,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受性即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2)感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印象的暂时存留现象。视
觉有明显的感觉后象。正后像是注视灯光之后闭眼,光亮形象位于黑色背景之上;负后像是注视灯光之后,目光移到白色背景上出现的黑色灯光形象。
3)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
化(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嗅觉的适应性最强,听觉和痛觉的适应现象较为少见。
4)感受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使感觉在强
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
5)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如沉重的乐曲、甜蜜的微笑。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反映。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相对性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系统具有把感觉到的个别特征、个别属性
整合为整体的功能。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直觉事物时,不仅依赖于当前信息,还根
据自己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给它赋予一定的意义。
4)知觉的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和对象发生变化
的时候,知觉的映象仍保持不变。视觉的恒常性最明显。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
记忆分类:
按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并在头脑中留下
映象的过程。是记忆的开端,是保持的前提。
保持:识记的材料和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再认和再现:再认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重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再现是当以
前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不在眼前时大脑将它们重新呈现出
来。
忘进程也变得缓慢,最终保持在一定水平。
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与保持相反。遗忘规律:
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基本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哪个方向上进行活动。集中性是注意时的心理活动或精神的紧张程度。
注意的分类::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是一种被动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是客观事物具体特征和主体的状态。
: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是一种主动的注意。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活动目的与任务、兴趣等。
医学心理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