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语言魅力,领悟人文情怀
【摘要】本文以新课改为背景,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依托文化背景、人物文本、艺术素材、文学作品等教学主题以扩展人文知识,学习人文品格,加强人文意识,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学修养。通过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以体现师生的协同发展,共享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识,简述了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探讨了教学中让学生体验语言教学的智慧和人文力量的一些人文教育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 主题教学;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55-04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很多学校、老师把教学的目标放在了应试方面,使得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而《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点。同时,新课改的到来,也突出了课程目标的重要性,在三维目标上,相对于以前的课标的制定,突出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视程度,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培养是其突出的亮点之一。
英语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过程,这既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又符合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和特点。
1. 加强人文教育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21世纪是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是一个确立尊重生命、尊重个性、个性自由、个体自律的世纪。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在世界各个领域起到了沟通、交流媒介。通过英语教学人文文化,培养出既具有人文气质,又具科学精神的人;既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又能解读西方文化的人,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 培育人文精神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人文思想引导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科学人生观的树立是相当重要的。他们又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英语是通过自身的兴趣、需要、体验、经验、价值取向、信念和实际的知识水平去积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活动过程。外语教学只有与发展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合、和谐地发展,才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能力的完整的人。
3. 渗透人文精神是中学英语主题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需要
英语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是指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愿望、信念、情感意志、追求理想的人格、人的自身完美、个性解放和坚持真理,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素质发展的完整的人。
二、高中英语主题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英语新教材内容多样,涉及面广,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中有关政治历史、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人文知识方面的文章,加强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的引导,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并适当地予以引申、阐述。这样日积月累,会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人文素质相得益彰、同步提高。
1. 依托教学主题,引导人文意识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设计的有关文化意识的内容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教师应不断挖掘新教材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
挖掘新教材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教材中Module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有“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Module6 Unit4 Global Warming有“What can we do about global warming”这类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在讲授此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何保护动植物,如何减少污染,并可结合各年的大地震,以此来唤起他们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关爱之心。通过讨论来指导学生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还可以结合我国已成功地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绿色北京”已经成为我们的宗旨,而“绿色地球”则是全人类不懈的追求等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所肩负的使命。
课例实践1 Module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
在主阅读“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文中,师生共同认识了
Daisy这个女孩。Daisy其实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可同时她有可能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保护
感受语言魅力,领悟人文情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