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拉西坦注射液和甘露醇对照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压的临床观察
刘文明,陈腾,王新宇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第二病房(,济南,250012)
【摘要】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脑肿瘤术后高颅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95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7例,试验组快速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治疗方案同试验组。观察每次用药前后患者高颅压症状体征以及颅内压监测或腰椎穿刺后测压结果。检查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结果吡拉西坦注射液与甘露醇均具有较强的降低颅内肿瘤术后患者颅内压作用。两用药组起效均很快,作用高峰时间、持续时间及作用强度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均未观察到与药品相关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可代替甘露醇常规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降低颅内压,结合其对脑的保护及促醒的作用,故对于颅内肿瘤病人术后恢复具有良好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90%以上的颅内肿瘤病人出现颅内高压症[1]。颅内肿瘤切除术后7天内由于不同程度的继发性脑水肿存在,使患者脑容积受挤压而引起颅内压升高,所以常规地应用脱水药物[2]。目前20%甘露醇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降颅内压药物,但其药物不良
反应的相关报道日趋增多。为了探讨、研究有效的替代药物,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我们应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47例颅内高压患者,并与甘露醇治疗的48例颅内高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将收治的95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7例,男31例,女16例;脑膜瘤23例,胶质瘤22例,淋巴瘤1例,转移瘤1例;平均年龄(±)岁;对照组48例,男32例,女16例;脑膜瘤24例,胶质瘤22例,淋巴瘤1例,转移瘤1例;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病情轻重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试验组应用20%吡拉西坦注射液100ml(商品名:朗欧,山东威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快速静脉滴注,10 分钟内输完,1次/6-8h,连续使用6d;对照组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125ml(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快速静脉滴注,治疗方案同试验组。观察每次用药前后患者头痛、呕吐、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瞳孔大小、光反应视乳头状态、意识改变以及颅内压监测或腰椎穿刺后测压结果。检查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试验组应用颅内压持续监测20例,腰椎穿刺测压27 例;对照组应用颅内压持续监测22例,腰椎穿刺测压28 例)
颅内压监测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为颅内压比用药前下降≥75%;有效为颅内压比用药前下降
50~74%;进步为颅内压比用药前下降20—49%;无效为颅内压指标下降<20%;显效、有效、进步合计为总有效。以显效、有效、进步三组合计数除以各组总例数来计算有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第二病房(济南,250012)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资料采用方差及卡方
吡拉西坦注射液和甘露醇对照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压的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