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言传身教下一代
甘祖昌,江西省莲花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甘祖昌对子女严格要求的故事可以编成一本书,这里仅选择几个鲜为人知的事例,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艰苦奋斗
1951年,甘祖昌的大儿子锦荣在家里做篾工,听说父亲当了新疆军区后勤部长。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到新疆,希望找个轻松的工作。不料父亲对他说:“你20多岁了,读书超过了年龄,现在工厂需要锻工,你去学打铁吧。”甘锦荣在新疆打了半年铁,比在家做篾工更累,身体吃不消,向父亲诉苦,甘祖昌又把他安排到农建第六师学开拖拉机。锦荣不满意,写信向老家的老奶奶求援。甘祖昌收到老娘的来信,立刻回信说:我们干部子女不能搞特殊,应该带头艰苦奋斗,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后来锦荣随父回乡务农,又多次提出要父亲出钱给他盖房子。甘祖昌不同意,他说:“我不能把国家给我的工资给子女享受。再说,我们现住的房子先后五次被敌人放火烧过,是乡亲们冒生命危险抢救下来的,留下它做传统教育的教材吧。”
甘祖昌是1957年回乡务农的,到家第三天清晨,就带孩子们背着粪筐到野外捡粪。为了适应南方人种水稻的习惯,甘祖昌要孩子们打赤脚下地。孩子们从小没打过赤脚,过了两天,健荣脚上就打出了十多个水泡,十分疼痛,不愿再干了。父亲教育他说:“只有不怕吃苦,坚持锻炼,才能取得成功。”在甘祖昌的坚持下,孩子们终于很快适应了环境,以后个个养成了自觉劳动的好习惯。
甘祖昌的小女儿公荣有一次穿了一双鞋帮破了的鞋子上学,有同学开玩笑说:“将军的女儿还穿这样的鞋?”公荣听了脸红,回家把鞋扔到墙脚。甘祖昌见了,把鞋子捡起,戴上老花镜,一针针把鞋子补好。他对公荣说:“我在你这样的年纪给老板挑脚,每天来回120里,春夏秋冬都打赤脚。现在生活好了,可不能忘了艰苦奋斗的传统呵。”以后甘祖昌给每个孩子发了个针线包,衣服破了,自己动手缝补。
不搞特殊
1972年甘祖昌的大女儿平荣在吉安卫校学习,听说要征女兵,立刻给父亲写信,求他给征兵部门打个招呼,让她当兵。不料遭到了父亲的严厉批评:“我知道你眼睛近视,不符合当兵条件,我们干部子女不准开后门搞特殊化!”而平荣因为在学校品学兼优被单位推荐参了军。甘祖昌得到消息感到会影响部队素质,打算给平荣所在部队写信让她退伍。正在这个时候平荣从部队来信,说她用左眼瞄准,打靶成绩达到优秀,并被选送参加全军射击表演赛,甘祖昌才改变了原来的打算,让她在部队锻炼。
1974年甘祖昌的小女儿公荣初中毕业了。班主任家访,说起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都想让子女上高中。但县里高中名额有限,仅三分之一学生可以升学,公荣在班上成绩好,是推荐的对象。甘祖昌听了立刻表态:“既然名额有限,就不要考虑公荣的升学问题了,让她回乡务农吧。”事后他耐心地向女儿解释说:“我8岁就开始劳动,你15岁,不算小了;我和你三个叔叔加起来才读6年书,你一人学了9年,也不算少了。你是干部子女,要吃苦在前,带头把农村建设好。”公荣在父亲的教导下,参加劳动成绩突出,1978年被吸收为工商银行储蓄员,因工作出色成为“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
1976年甘祖昌的爱人龚全珍从教育岗位离休。按照当时规定可由一个子女顶替。
将军言传身教下一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