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衔接理论研究综述.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衔接理论研究综述.doc衔接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 韩礼德与哈桑的《英语中的衔接》(1976)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由于韩礼德理论对衔接现象的强大解释力,它的权威性受到广泛的承认,并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发展。本文即对这一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了探讨。
关键词: 韩礼德哈桑衔接理论研究现状

韩礼德与哈桑的《英语中的衔接》(The Cohesion of English)(1976)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他们把“衔接”界定为“存在于语篇内部的,使全文成为语篇的各种意义关系”(1976:4)。“当语篇中的某一语言成分的意义需要依赖另一语言成分时,便产生了衔接关系”(Halliday & Hasan,1976:4)。同时,他们对英语中的衔接作了详细的划分。由于韩礼德理论对衔接现象的强大解释力,它的权威性受到广泛的承认,并在国内外得到一定的发展。
一、衔接理论简介
(一)相关术语
,首先需要了解与衔接理论密切相关的重要术语。
语篇和语篇组织。韩礼德和哈桑将语篇定义为自然状态下所说出的或写出的、长短不限的、形成统一整体的东西。长可以是长篇小说,短可以是一个单词。它是一个语言使用单位而不是一个比句子大的语法单位。严格地说,语篇和句子之间不存在大小高低的关系,而是
“体现”关系,属于语义单位的语篇由属于语法单位的句子或小句体现。而语篇组织是语篇的特性,对语篇的理解具有决定性作用,正是它把语篇和非语篇区分开来。语篇组织的唯一来源就是句间的衔接纽带(cohesive ties)。
。“衔接是呈现在语篇内部的连接,连贯则是读者根据语篇外的背景知识而形成的外部连接”(Renkema,2004)。因此,“连贯概念不是存在于语言之中的,而是存在于人群之中的”(Yule,1985)。换句话说,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转引自全英爱,2007:5)。
侯易(1991)则认为,尽管实际上大部分衔接的语篇是连贯的,而连贯的语篇大多也都是衔接的,但衔接并不是连贯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连贯是由衔接决定的。也就是说,衔接只是连贯在某方面的表现,而不是它产生的原因。衔接手段便是连贯在语篇中的具体体现形式(转引自全英爱,2007:5)。
(二)韩礼德和哈桑衔接理论
衔接是语篇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韩礼德和哈桑(1976)在其专著《英语中的衔接》中首次提出衔接理论,他们认为衔接是存在于篇章内部的,使之成为连贯语篇的意义关系。衔接通过语法和词汇等手段构建语篇并使语篇连贯。根据他们的划分,衔接手段分为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前者包括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连接(conjunction),后者则包括词汇复现(reiteration)和词汇同现(collocation)。此后,衔接理论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国内外衔接理论的研究现状
Jakobson在1960年对文学语篇中由句法结构和重复而形成的排比现象的分析被认为是对语篇衔接的最早研究。后来哈桑在1968年出版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语法衔接》(Grammatical Cohesion in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

衔接理论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hdjhty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7-10-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