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描写夏天的美文精选7篇 】是由【mi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描写夏天的美文精选7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描写夏天的美文精选7篇
夏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花也开了,人们脱掉了厚厚的羽绒服,也变得美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描写夏天的美文精选7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说到最好的夏天,永远是20年前,呆在大杂院里的日子。没想到我也这么快可以到了轻易说出20年这个时间的年龄。那时的夏天,麦子一点点长出青芒,田坎上的土特别的柔软,我和小伙伴们穿着亮晶晶的塑料凉鞋跑在小路上,惊起花丛中的蝴蝶。路旁的小花一点一点的,没有什么香味,就那样静静开在点缀在我的回忆里,发着异样的光芒。
那个时候从来没有雾霾这个词,天好像一直那么蓝,阴天也阴的让人可觉得可爱,到处都是青草香。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但也从来不会觉得无聊。
等饭吃或者饭吃过的午后,闲着没事,会蹲在树荫下看蚂蚁,看蚂蚁从水泥缝中钻出,轻轻拨一点馒头屑,就会看见他们围上来,分工合作,托举着绕好远的路往洞里搬。
不那么热的下午,就会到小河边蹲着看水,水对小孩子永远有无穷大的吸引力,大人们总警告那是危险的,听话的我们也只会蹲在桥边看,水波纹被水草划成了一块一块的、菱形的、泛着光芒的宝石。有时候游来几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小家伙。看它们在水里畅快游弋,会不知不觉忘了时间。但这也蛮危险的,因为回去迟了会遭到担心的责骂。
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自来水,院子里有压水井,使劲的一下水就哗哗的流出来,冰冰凉凉的,在夏天用刚压出来的水冰西瓜是最好不过的。拿一个桶,圆滚滚的西瓜还在里面晃着,提过去,盛上水,让它静止在那里,到了晚上就有沁甜的、让人凉快到心里的美味甜瓜。说到西瓜,这是夏天最棒的记忆了,从集市上买的新鲜的西瓜,只要刀一碰就能裂开,伴着“啵”的一声轻响,里面又甜又沙的瓜瓤就露了出来。
晚饭的时候,天上就能看到大片的火烧云,红彤彤的,带着紫色,一只仿佛要绵延到天边的山上去,给乌沉沉的山脉增添妩媚的气质。
吃过晚饭,一家人在端出板凳,拿着蒲扇出来乘凉。坐在房檐下院子里上,时不时用蒲扇拍打欺上来的蚊子,空气中弥漫着风油精的味道,花露水的味道,身边小孩子跑来跑去。聊不完的家长里短,仿佛是永远不会过去的盛夏。
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萤火虫,好像也是只会出现在20年前的回忆当中了,好久没有抬头看看星星,现在抬头好像也看不到过去那么繁密的星星。小时候看星星也不懂什么星座,只会远远的望着,哪个亮;哪个暗;哪颗一会儿消失了,哪颗慢慢地在动。远方到底有多远?星星上会不会也有一个人和我问同样的问题?
吃着五毛钱一袋的冰棍儿,穿着最简单的跳舞的白布鞋,奔跑完后,喝一大口爷爷杯子里总是温度适宜的水,然后,在电风扇面前,闭着眼睛享受强风。那时候也喜欢下雨天,下雨的时候凉爽,下雨完了,院子边就会出现一些小水塘,这时候我们就叠纸船,仿佛自己变成船长,开始掌舵,看见有小虫子跳上船,又有仿佛多了一名乘客时的欢欣。
很多年前,夏天像永远过不完似的,而现在总会惊觉,时间过得很快,我怀念那时候的夏天,某一年,空气自由新鲜,庭院、和庭院旁的大树,路边的小花,还有星星。
篇二
遍地绿荫传递着阳光的馈赠,身处一年最丰盛的中央,七月,注定是鲜活的、热烈的、饱满的。此时,正适合回忆那段有硬度的历史,此刻,更不应忘记那群有温度的人。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对革命的誓言。
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这是对恋人的表白。
这两首不同格调的诗,都和一人有关,他叫高君宇。在这个七月,致敬这位骑着白马仗剑天涯、苦寻救国良方的男子。
很长时间,影视、报刊传递给我们的革命大致是这样的套路:革和命出场时,革字前面有主语,命字前面有定语。常规的搭配是:农民革地主的命,工人革资本家的命。不外乎是你让我缺吃少穿、你逼迫我的爹娘卖苦力。因此,这些投身革命的人总是剑拔弩张,凛然的像从石头缝蹦出来的,身上找不到半点热气腾腾的影子,认为有儿女情长的人,和勇往直前这一类词语不搭边。
然而,触摸历史的源头发现,这些“因为与所以”式的思维,和早期共产党员的格局相比,有着云泥之别。
5月,随集团公司组织的初心之旅践学活动去了一大、二大会址。97年前的7月已然远去,唤醒历史的只有那些黑白色的照片。对我而言,最喜悦的收获,是在南湖纪念馆那面密密麻麻的照片墙上,有缘一眼发现了高君宇。
高君宇,但凡知道的人一念起他的名字,内心定会泛起大海的粼粼波光。该怎么描述他短暂而极其绚烂的生命呢,让我也以庸俗的方式做一下介绍,先说感情世界:他对恋人石评梅的引领、欣赏与热爱,可以说是现代版的贺涵对罗子君了。当然石评梅的段位也很高,天资聪慧,得家学滋养,文学功底深厚,还长于书画、音乐和体育,后与吕碧城、张爱玲、萧红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与他俩爱情故事相媲美的,是高君宇对革命的另一番炽热和执着。短短29岁的年华,却浓缩出了极为华丽的质地,若想用极短的文字介绍他出生入死的果敢不太容易,只好先舍去那些鲜活的事例,用一段稍显生硬的履历呈现他惊心动魄的人生:
19岁考入北大,师从李大钊,建党前一年,他组建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当选第一任书记,是中国共青团的缔造者;
他在莫斯科聆听过列宁的教诲,是中国最早的50多名党员之一。在党的“二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在“三大”上担任了教育会委员;1924年,同李大钊、毛泽东等一起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了国民党的一大,并被委派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冯玉祥政变后电请孙中山北上商谈国事,高君宇伴孙中山辗转抵京,并以雄健笔力协助先生起草了《北上宣言》;一路劳顿,高君宇住进医院,不顾医生让其静养半年的嘱咐,抱病出席了“四大”,又马不停蹄筹备了第一次国民会议的召开,会议召开的第六天,他因体力不支离世。
高君宇出生于山西一富商家庭,天赋聪慧机敏,妥妥的学霸一枚。想起《人民日报》一篇文章写到: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均是知识分子,当时全国的50多名党员,也都是知识分子。中共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是大学教授,13名代表中具有大学学历的有9人,其中有6人曾留学日本,有3人就读于北京大学。这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文字,结合当时的社会,能出国留学的青年,家里绝不是星斗小民,起码比一般老百姓要好。况且这些人学养深厚,以所学知识换取小康生活、小资生活应该没什么技术难度。
中国人爱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意思是不满现状的、能彻底打破现状的就是那些光脚的人,他们一无所有、除了获得再也没有什么能够失去了,他们所有的盼头都在重建的新世界里。事实上,共产党早期的缔造者,却是穿着皮鞋的人为光脚的苍生奔走呐喊。这些衣食无忧、西装革履、满腹经纶的人,放弃荣华富贵,变卖田产换取子弹,只是因为有一片舍弃小我、天下为公的初心。
毋庸置疑高君宇就是这样的人。他是儒雅帅气的北大高才生、学生领袖,“五四运动”中带头冲进赵家楼痛打章宗祥就有他,虽然家中富有,却执意为天下苍生“均分宇宙”。我正升焰、志于燎原!他当着同学的面手执毛笔,决定将名字高尚德改为“均宇”,大家担心这个名字会招致北洋政府的嫉恨,他思虑再三,换用谐音“君宇”。
革命就意味着死亡。但是高君宇还是冷静又主动选择了这条路。1924年5月,高君宇遭到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乔装脱险后,在狂风暴雨的夜晚到石评梅住处告别。他劝石评梅,“不要怕,就是被捕去坐牢狱也是不怕的,假如怕就不做这项事业。”匆匆中还不忘给正在生病的石评梅带来一份药方。鉴于当局对信件的检查,两人约定,高君宇用天辛为名,石评梅则用Bovir,这是由拉丁字根和词缀组成的符号,代表着勇敢和勇气;1924年10月,广州发生“商团叛乱”,他的指挥车被子弹击穿、胳膊中弹,依然裹伤沉着应战,掩护孙中山安全脱险。类似这样的生死,高君宇都将其看的极为平淡。
在高君宇身上,执着一词,奉献给了革命,也奉献给美好的爱情:“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的,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这是高君宇写给石评梅信中的一段。
革命是艰难的,感情也是曲折的。石评梅因为初恋的创伤抱定了独身主义,她欣赏高君宇的勇气、才华,但是只愿维持冰雪友谊,高君宇每一次的表白等来的都是黯然神伤。尽管如此,他依旧给她传递光明的信念,引领她走出哀怨,接受进步思潮。他爱的尊重又深沉:“你的所愿,我将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将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爱你。”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是革命者最好的模样。高君宇是冷静的战士,还可以是热心的红娘,在广州的战斗中,与周恩来结为挚友,他俩不仅谈论革命,也互相坦陈心中热爱的姑娘。27岁的周恩来当时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正暗恋着邓颖超,但一直没有勇气表白。高君宇欣然当起了鸿雁传书的使者,在返京途中,将周恩来的求爱信转给了邓颖超,促成了他们的百年之好。
温文尔雅、拳拳爱国之心的高君宇一天天走进了石评梅的内心。高君宇在广州期间,特意买了两枚象牙戒指,将一枚小的戒指连同平定商团叛乱时留下的子弹壳寄给石评梅作为生日礼物,另一枚戴在自己手上。这一次,石评梅终于把戒指戴到了自己的手上。然而,她不知道,上天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几个月了……
用今天的眼光看,高君宇追求的大业是贺涵不能比拟的,高君宇的细腻比贺涵更为蚀骨。当我们沉迷于电视剧中的深情不能自拔时,很多人不曾想象,在共产党前行的历史上,会有如此充满张力的革命健将。
预感时日不多,他托付评梅,将他埋葬在北京城唯一干净的陶然亭,因为那里是他生前和李大钊等仁人志士商就经纬之事的幽秘所在,也是他和评梅散步畅谈的幽静之地。高君宇离世后,石评梅继承着他未竟的事业,在好友刘和珍被杀害后,她早于鲁迅第一个写下了悼念文章、痛斥暴行。但高君宇的早逝让她既内疚又悲痛,三年后,26岁的石评梅因病也追随高君宇而去,他们合葬陶然亭,实现了“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死后得并葬荒丘”的夙愿。
周恩来夫妇对这段感情一直念念不忘,他们曾几度到陶然亭凭吊。1965年,周总理在审批北京城市规划总图时,特别强调要保存“高石之墓”,他说:“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
电视剧里贺涵散发的魅力只是提高了收视率,而那时革命者拥有的魅力就是战斗力。萌芽之际,凄风苦雨,追随者稀少,所以,云集一身的坚毅和果敢,就是无声的召唤,云集一身的智慧和热爱,就是嘹亮的引领。不难想象,富有者的断然舍弃比赤贫者的盲目跟随要有感染力的多。试想,一个自身不发光、骨子里冒着冷气的人,如何带动青年去热血燎原?
七月,记住他们,因为人性、大爱与激情。初心不是一个名词,是舍命奔走的坚贞,是怜惜苍生的义薄云天。历史是一本教科书,但教科书却未必呈现全部的历史。我们也许应该学会把手伸进历史的灰烬中,触摸初心的余温。
篇三
七月本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月份,但随着高考、中考等大大小小的考试尘埃落定,接着就是查分、报志愿、咨询、升学等奔波和辛劳,孩子们的苦苦等待、家长的四处奔波,才让这个月有着特殊的身份和别样的不同。
今年也很是凑巧,虽然自己的孩子还未经历这样的考试,但这种感觉确离我越来越近。大姨家最小的表妹今年参加了高考,从一过春节大姨和姨夫就进行了精心地安排,家里的生意暂时由姨父一个人经营,大姨到沧州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进行“陪读”,每天的一日三餐、穿衣、出行、作息可以说大姨都是经心安排、煞费苦心。
考试当天姨父早早就赶到沧州,就这样姨父和大姨守在考场外,在酷热天气下和众多的父母一样经历着坐立不安、心绪不宁,而这一幕的场景每年此时此刻如同粘贴一般,在全国所有考点的门前复制出现。随后就是大侄女今年参加中考,哥哥和嫂子对女儿的付出那可是让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上。
临近考试的几天里,经常看见哥哥或是嫂子每逢下班回家都是拎着满满的一大袋子东西。虽然我不知里面装的什么,但却敢肯定的是都是大侄女爱吃的。虽然大侄女今年中考的成绩一般但是哥哥和嫂子对女儿的爱我想应该是一百分。最后迎来了女儿的期末考试,虽然考试远比不上高考、中考那么重要,但临近考试的几天女儿还是受到了特殊的“照顾”,我没有时间每天可以为女儿做到“尽职尽责”,但考试的当天心情还是有种莫名的紧张,看见女儿考完后欢快自信的表情,我的心情也随之也轻松了很多。但我知道这其实仅仅不过是所有天下父母一个小小的缩影而已。
描写夏天的美文精选7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