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明代诗文.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七章明代诗文
第一节明代前期诗文
第二节明代中期诗文
第三节明代后期诗文
第一节明代前期诗文
一、诗文概况
明代前期的诗文创作实际上可分为两个阶段:明初阶段和永乐至成化阶段。
明初:作品蕴涵着比较充实的现实内容,有着恢弘的境界与慷慨的意气,在风格上也表现了雄浑雅正的气度,其中宋濂、刘基以散文创作见长,高启则在诗坛独领风骚,他们对明代诗文影响甚大。
永乐至成化年间,台阁体,内容空虚,缺乏生气。
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起而思变,对台阁体的弊端有所匡救。
二、宋濂与刘基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浙江浦江人,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谪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重庆奉节)。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坚守“道统”文学观
在《文原》一文中,他强调了文“非专指辞翰之文”,而是道的“象”即显现,文与道相始终,道在哪里,文亦在哪里。
“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白云稿序》)
“文外无道,道外无文。”(《徐教授文集序》)。
宋濂的散文以传记文最为出色,往往能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简练而又细腻地刻划出人物的神态气质,如《秦士录》、《王冕传》等。
写景文不多,但笔致清秀,简洁明畅,极具艺术表现力,如《环翠亭记》。
赠序之作,深得韩柳之风,《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久远的名篇。
其文笔力雄健,气势浑厚,文风雍容浑穆,醇正温润,语言自然洗练,平易畅达。
著有《宋学士文集》(又名《文宪集》)。
刘基(132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至正二十年与宋濂同为朱元璋所召,后成为开国功臣,封诚意伯,官至御史中丞。
作于元末的诗文,没有受到明初那种高压环境的压迫,更多体现了传统儒学中积极的因素,表现出对于社会政治、民生疾苦的关怀,和个人追求事功的欲望。
散文以短篇寓言著称,如《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构思巧妙,讽刺辛辣,在艺术上富于形象性。
散文集《郁离子》通过生动活泼的寓言故事和发人深思的议论,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古奥奇谲,寄兴深远,在思想上具有创造性。“楚有养狙以为生者”一章提出以“术”欺民而不能以“道”治民者必败,思想都很尖锐。
散文“气昌而奇”,风格古朴雄放,想象奇特丰富,笔锋犀利,气势遒劲,往往是夹叙夹议,曲折有致。
诗如《买马词》、《畦桑词》、《筑城词》等,以质朴的语言反映社会矛盾,是较好的作品。他的一些抒情之作,则流露出豪杰气慨,在元末明初的诗歌中较为少见。
《感怀》 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
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
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
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
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三、高启与吴中四杰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有志于功名。张士诚据苏州时,为其参政饶介所赏识,结交甚广,然终未仕。后对政治完全失望,乃隐居乡里。明初应召赴南京参与修撰《元史》,后任翰林院编修。不久授户部侍郎,他坚辞不受,仍归田里。朱元璋认为他不肯合作,洪武七年,借苏州知府魏观改修府治案,将他牵连斩决,年仅三十九岁,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明代诗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29 KB
  • 时间201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