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抢抓机遇大开发 加快建设促发展 】是由【丰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抢抓机遇大开发 加快建设促发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抢抓机遇大开发加快建设促发展
本刊编辑部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东南接志丹县,东北连靖边县,西北靠定边县,西南邻甘肃省华池县,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
,辖4镇8乡1个街道办,164个村7个社区1110个村民小组,,。地貌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233-1809米之间。境内有无定河与北洛河两大流域,地形主体结构可概括为“八川两涧两大山区。”气候属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无霜期151天。
过去的吴起,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属国定贫困县。1999年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狠抓政策措施落实,谋求突破跨越发展,有力推动了富民强县进程。特别是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打造绿色吴起、构建温馨家园”发展理念,紧扣子女成才和安居乐业两个目标,主打绿色产业和金色工业两个品牌,抓住社会保障和平安稳定两个关键,破解安全饮水和交通畅通两个瓶颈,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全力建设生态文明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极大实惠,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县”等荣誉。该县在西部大开发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吴起县狠抓经济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一步一个大跨越。2008年,,;,;,;,,经济增长速度高出全,人均财力位居全省全市第一,连续四届入围“西部百强县”,四次蝉联“陕西十强县”,是陕西省首批15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其中2008年跻身“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和“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行列,名列西部百强县第20位,全省十强县第5位;2009年又进入“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和“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行列,名列西部百强县第19位。
二、率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1998年,吴起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伟大号召,在全国率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实施中,该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理念,按照“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要求,采取“封、改、退、还、建、调、转、保、促”的办法,大力实施林分结构调整和重点部位绿化,把大生态作为大产业来经营,走出了一条在修复生态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修复生态的良性循环路子,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截至目前,,全县投入生态建设资金4亿多元,,%%,,在最新的EOS卫星遥感图片上,能够清楚地看到绿色的吴起行政区域轮廓,是全国150多个退耕还林县(市、区)封得最早、退得最快、面积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县份,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和退耕还林工作的一面旗帜。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全国造林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国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试点示范县”等。从2007年起,在以县城为中心的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了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城市十里森林长廊、退耕还林森林公园会展中心、沙棘产业化种植示范园、饲料林草高效种植模式示范园、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区、袁沟休闲狩猎度假园等功能区于一身的百平方公里退耕还林森林公园,建成了全国唯一的退耕还林展览馆。2009年9月份,配合国家林业局、退耕办成功承办了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十周年总结大会,退耕还林成果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和各省市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三、大力实施石油开发,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吴起县紧紧抓住国家支持陕北革命老区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石油开发力度,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吴起采油厂10多年的发展建设,使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目前成为陕北石油产量和拥有资源区块面积最大县。特别是近几年,通过“政策保护、感情争取、巧抓机遇、技巧操作”等办法,平稳拓展石油资源区块807平方公里,为吴起乃至延安和陕西的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全县拥有资源面积2100平方公里,。2008年,吴起采油厂生产原油182万吨,实现产值51亿元。2009年生产原油200万吨。吴起县成为了一个集石油勘探开发、集输净化、储存销售于一体的石油生产基地。
四、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在新农村建设上,吴起县严格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立足实际,确定了“先安居、后乐业”的思路,坚持走“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发展”的路子,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区民居改造工程,坚持“政策支持、政府引导、农户自愿、便于发展”和“先易后难、由近及远、择优推进、综合配套”的原则,以“一区一线一点”为重点,采取“1+2”(每户补助10000元,每人补助2000元)或“5+1+5”(每户补助5000元,每人补助1000元,每孔窑房补助500元)的补助政策和建、改、留、移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进自然生态型、田园农庄型、中心村镇型、城郊别墅型四种模式新型民居建设,坚定不移地把居住偏僻、交通不便、条件落后的农户,逐步搬迁到“就镇、就路、就近”和“有田、有水、有电”的地方居住。按照“1+1”的补助办法(每村补助10000元,每户补助1000元),加强新村建后整治完善、绿化美化和产业配套等服务管理工作,全面配套了水、电、路、信、沼、厕等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县财政累计投入5亿多元,带动农民投入20亿元进行新型民居建设,全县70%(110个村4个社区18965户90063人)的农户搬进了新居,城镇化率由原来的18%提高到了现在的51%,通过建设,建设了新民居,发展了新产业,培养了新农民,建立了新机制,营造了新环境,创造了新生活,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农村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市全省的前列。在县城建设上,吴起县本着“富规划、穷建设”的原则,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邀请澳大利亚五合国际建筑设计集团公司、上海同济建筑规划设计院等具有国际影响的专业机构,先后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制定出了城乡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确定了“一城六镇八川百村”总体建设布局,并在全国率先以县为单位实施了城市形象设计和窗口行业设计,确保了城乡建设科学有序推进。10年间累计投资30多亿元,新建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退耕还林森林公园、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及学校、医院、小区、广场、公园、市场、大桥等100多个重点项目,,,县城人口由3万多人增加到6万多人,一个“显山、亲水、透绿、灵秀”、富有活力、极具魅力的山区生态文明县城正在建成。在小城镇建设上,该县采取“统一规划、分批实施,自主建设、一步到位”的办法,已经完成了周湾、白豹2个乡镇,正在实施铁边城、长城、薛岔3个乡镇,剩余乡镇2011年前全部实施到位。同时,该县抢抓历史机遇,全力破解水、路等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目前县城实现了钠虑处理分质供水,农村人饮安全工作稳步推进,累计打井建窖19963孔(眼),建成集中供水工程96处,引黄工程正在积极争取审批;延安至吴起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吴定等其它几条过境高速公路路线也已确定,通吴铁路已列入国家和陕西省规划,,,,%,通乡率达100%,%,实现了重点村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目标;推广节柴灶9860口,建设沼气池15080个,无害化卫生厕所18260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架设农电线路608公里,解决了200个自然村2264户10200人的用电问题,全县通电率达98%;开通电视17300户,%,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0%%;移动、联通累计新修基站228个,实现了网络信号全覆盖。通过十年的建设,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优化。
五、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通过大力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和财政国库管理等制度改革,以及“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开发战略的实施,吴起县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从过去较为单一的第三产业向一、二产业拓展,初步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养殖种植、建筑建材、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石油开发和社会服务等十大行业群体。2008年全县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分别达到275家和3505户,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8亿元。累计实施招商项目34个,,其中2009年6月份同武汉凯迪公司签订了总投资20亿元的“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协议”,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百万亩文冠果基地,全面实施沙棘加工利用和文冠果开发项目;11月份与香港华润集团华润电力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风能合作开发协议,项目预计总规模为100万千瓦风电场,总投资80亿元。这些大型招商项目的相继实施,增强了发展活力,推动了经济发展。
六、稳步发展优势产业,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吴起县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富裕农民,按照“稳牧兴菜抓果”的思路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采取能人大户带动和企业+协会+农户的办法,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和庭院经济、村围经济,重点发展以羊子为主的草畜业,以大棚蔬菜为主的棚栽业和以沙棘、苹果为主的林果业,建立起了相应的致富产业体系,,;保留人工牧草种植面积96万亩,现有沙棘188万亩,经济林果园113万亩;日光温室大棚2876座、弓棚3369座;人人拥有2亩标准化农田,年产粮食5万吨左右。同时该县鼓励引导农民发展以劳务输出为主的非农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1432元增加到2008年的365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3006元。
七、扎实实施民生工程,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吴起县紧扣人民群众企盼子女成才愿望,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考虑教育,在财政资金安排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使用上优先满足教育,大力调整学校布局,在全省率先推行十二年免费教育、农村寄宿制教育和免费人人技能工程,所有农村小学生全部集中到乡镇中心小学上学,2010年所有初中学生全部集中到县城学校就读。近年累计投资7亿多元新建了高标准的县第一中学、第二小学和第二幼儿园,改扩建了高级中学、县二中、城关小学、宜兴希望小学等11所中小学校,配备了现代化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设施,建起了校园网和信息平台,高薪聘请高中特名优教师23名,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质量和效益极大提高。2000年被省政府授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2007年被省政府授予“普及实验教学先进县”,2008年被省政府授予“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称号,目前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顺利推进,年底有望通过验收。在11月份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吴起县作为全国唯一先进县区代表作了大会经验介绍,并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推行了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和生活补贴制度,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每人奖励10万元,考上一本、二本、三本和大专的每人分别奖励5000、4000、3000和2000元,全县高职以上升学率达85%以上。所有初高中没有升学的和45岁以下青壮年人口可以免费参加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同时政府给予创业基金,群众企盼子女成才和就业安置愿望得到了较好实现。
改扩建了所有县乡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三级服务网络日益健全,加强了药品“两网”建设,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实行平价售药;合作医疗制度稳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城镇居民和在校大中专学生参合率达70%,实现了医保全覆盖。兑现了农村65岁以上老人和丧失劳动能力残疾人生活定补政策,落实了20年以上工龄正常离任村干部和农民老党员的定补政策。社会公共事业服务网络、“五大”保险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均等的教育、卫生、文化服务和保障。大型陕北信天游歌舞剧《山丹丹》作为国庆60周年献礼剧目之一,10月份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全县人口出生率、人口自增率等各项指标均控制在标准要求以内,连续四年保持了“全省综合服务先进县”称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大力实施了安居工程,近年来累计规划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拆迁安置房、商品房8000多套120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
抢抓机遇大开发 加快建设促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