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范仲淹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多写边塞生活,意境开阔,风格豪放。其中《渔家傲》这是词最为脍炙人口。
走近范仲淹
《渔家傲》写作背景
背景: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挽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翻译:边塞秋天一来风景全变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1、雁群为何“无留意”?
2、那戍边的战士对这里是否“留意”?
3、既然雁群都走了,为什么他们不走呢?
明确:对比!气候恶劣、生活凄苦。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翻译: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狼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1、“边声连角、孤城紧闭”透露出什么信息?
2、刻画出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明确:战事紧张、顽敌难抗。
明确:苍凉凄冷。
下阕抒情:
苍凉、悲壮。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翻译: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破敌的功业未就,归家是无法预计的。
1、将士们为何喝酒?
2、既然思乡为何迟迟不归?
明确:矛盾心理。既思乡又欲报国,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3、体现了将士们的什么心理?
渔家傲 浣溪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