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苏轼
一、【前测】
1、我会读生字。
蕲( qí )水短浸( jìn )溪
子规啼( tí ) 无再少( shào )
2、我能理解词语意思。
浸:泡在水中。
萧萧:风雨声
子规:杜鹃,也称“催归”,因为杜鹃发出“不如归去”的啼叫。
无再少:没办法再现青少年时代。
尚:尚且
唱黄鸡:感叹时光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一、【前测】
作者:苏轼
朝代:
文学地位:
北宋
豪放词人代表
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二、【示标】
1、在诵读与背诵中领会诗词,了解诗词所写的内容。
2、品味诗意,赏析词中优美句子。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
教学重点: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在阅读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提高诵读和鉴赏能力。
三、【导标】(自主学习)
1、诵诗文
(1)自由朗读
要求:A、对照课文注解初知诗意。
B、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
(2)范读后诵读
要求:读出情感。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
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雨子啼。
谁道人生无少?
门前流水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浸
溪
再
尚
规
暮
∕
∕
∕
∕
∕
∕
∕
∕
三、【导标】(自主学习)
1、作者是在什么季节游兰溪的?从哪句诗看出?
春季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2、作者在兰溪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山下兰芽、松间沙路、暮雨、子规啼
凄冷
浣溪沙苏轼八上语文版25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