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是沿江河拓展农耕的汉族先民首领
[摘要] 炎帝和黄帝都是传说时代汉族先民公认的首领,也是汉族人民共同尊奉的至高始祖,汉族先民还把自己的文明和许多发明创造,都追溯到炎帝和黄帝身上,因此,汉族便世代自诩是炎黄子孙。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一些历史传说,正好反映和折射出汉族先民起源上的多元性,以及他们早期生产、生活方式上各自的不同特点。古代华夏之所以视炎帝和黄帝之间的关系似同胞兄弟,可能是作为农耕民族的汉族先民,业已知晓游牧文化对于农耕文化,以及从游牧者或半游牧者的转入农耕生产,对古代华夏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炎帝;黄帝;华夏;农耕;游牧
汉族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据2000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所宣布, 亿。另外,据20世纪80年代的不完全统计,约有2700多万分布在中国以外的海外华人,其中也以汉族占绝大多数。无论是中国的,还是世界各地的汉族,他们都称自己是华夏后裔、炎黄子孙。
汉族有着5000年以上绵延不断的文明历史,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汉族先民,曾经依循中称为夏人、商人、周人、秦人、汉人、唐人、宋人、明人,以及从春秋战国沿称下来的华夏等族名。然而,自周秦以来,惟有以“华夏”的记称历时最久、影响最大、涵意最深,所以汉族也就有了华夏后裔的称呼。
炎帝和黄帝都是传说时代汉族先民公认的首领,也是汉族人民共同尊奉的至高始祖,汉族先民还把自己的文明和许多发明创造,都追溯到炎帝和黄帝身上,因此,汉族便世代自诩是炎黄子孙。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一些历史传说,正好反映和折射出汉族先民起源上的多元性,以及他们早期生产、生活方式上各自的不同特点。
本文依据古代华夏文献所记的部分传说,意在概述汉族先民尊奉的炎帝,实际上就是传说时代,沿江河流域发展农耕的汉族先民首领。古代华夏文献中传说时代的历史和人物,多经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传,再由后世文人加工载录而成,因此在内容上不免支离破碎,而且有着明显的矛盾抵牾。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古代华夏对汉族先民传说时代的记述,尽管有其渺茫难解之处,但却绝非全然的荒诞之谈,它反映的正是传说时代汉族先民最早的“历史实体”。
如果说,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反映的是以牛为图腾、兴起于姜水流域,从事牛耕农业的汉族先民。那么,炎帝的
“初都陈,后居曲阜”,“崩葬长沙”,则应该是传说时代从事农耕的汉族先民,在炎帝率领下沿着江河发展农耕经济,开拓自己生产和生活范围的历史写照。
一、炎帝及其反映的汉族先民历史
古代华夏文献所记的炎帝传说,最早可能出现于成书在春秋战国之间的《左传》,昭公十七年:“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这段记载,其实可以视作是汉族先民,对自己民族的多元起源,及其形成之初三个主要部族的最早始祖,一种原始的认识和朴素的表述。在这段记载里,汉族的多元起源被明显地表述为:汉族先民是由以黄帝、炎帝和太昊为首的,三大氏族或部族集团融汇而成的。
同样,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窥视到在这三大氏族或部族集团中,“以火纪”的炎帝集团,借火的力量驱逐猛兽、烧掉荒草荆棘,以开辟农田,乃是开拓和发展农耕生产者的汉族先民。而“以云纪”的黄帝集团,与白云蓝天
炎帝是沿江河拓展农耕的汉族先民首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