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
——“有灵魂的心理学”
文|荣格
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一)
在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人们普遍相信灵魂是一种实体。整个人类从诞生之日开始,的确一直保持这样一种信念,直到19世纪后50年,这一信念才逐渐被人们遗忘,并由此发展出一种“没有灵魂的心理学”。在科学唯物主义的影响下,一切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都受到怀疑;不仅如此,这些东西由于被认为同形而上学沾亲带故,甚至受到人们的嘲笑。任何东西,除非能为感官所知觉,能够追溯出物理的原因,都不可能被认为是“科学”的,都不可能被承认是真实的。这种世界观的急剧转变,并非由哲学唯物主义肇始,在此之前它已蕴酿了很长时间。宗教改革带来的精神动乱宣告了中世纪的末日,与此同时也结束了哥特时代对于巍峨的热烈响往,结束了它在地理上的自囿,和它对于世界的狭隘眼光。欧洲人向天弯仰望的心灵从此被近代向地平线展望的精神切断。意识不再向上发展,而转向广阔的视野,在地理上如此,在哲学上同样如此。这是伟大航行的时代,是通过经验的发现拓展人的精神视野的时代。精神具有实体性的信念,越来越屈服于那种相信唯有物质具有实体性的突如其来的信念。直到最后,往返大约400年时间,欧洲思想界和学术界的巨头们才终于认为人的精神完全依赖于物质和物质原因。
在我们祖先那里,假定人具有灵魂;假定灵魂是一种实体,具有神圣的性质并因而是不朽的;假定灵魂中有一种固有的力量,这种力量支撑着肉体,维持生命,治疗疾病,并保证灵魂不依赖肉体而独立生存;假定存在着一种灵魂与之相联系的无形精神;假定在我们经验的范围之外有一个精神世界,灵魂从这个世界获得一切精神事物的知识,而其根源却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中发现。所有这些假定,现在我们发现,都是一种缺乏理智根据的揣测。然而那些只具有一般意识水平的人,迄今仍未发现:假定物质产生精神,假定人类来源于猿猴,假定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产生于饥饿、爱欲和权力欲的和谐作用,假定一切不可能不是如此……所有这些假定,也同样是一种揣测和幻相。
我们已经提出了这样的反对意见:这种观点把精神现象降低为一种内分泌活动;人的思想既然被认为是大脑的分泌物,我们所建立的心理学也就只能是一种没有精神的心理学。必须承认,从这种观点出发,精神确实不能够独立存在;它本身什么也不是,仅仅是物质过程的表现罢了;但既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过程具有意识的性质,(它会这样反问你,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根本不可能谈论什么精神;如果没有意识,我们对一切的一切也就无话可说),因此,意识就被当作是精神生活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被当作是精神本身。这样也就决定了现代一切“没有精神的心理学”,实际上都不过是意识心理学,对它们说来,无意识精神生活根本就不存在。
然而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种心理学而是有许多种。这真是奇怪的事情:数学只有一种,地质学中有一种,动物学只有一种,植物学只有一种,而心理学却有多种,以至美国的一所大学能够以“1930年的诸心理学”为名,出版一本大部头著作。我相信,心理学也像哲学一样多,因为哲学也不只一种而有多种。我提到哲学和心理学,是因为这两门学科之间存在着由其主题的相互关联所导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心理学把心理作为研究对象;哲学,简单地说,把世界作为研究对象。直到不久以前,心理学还一直是哲学的一个特殊的分枝。现在我们却面临尼采早已预见到的情形:心理学以自己的名义而
分析心理学基本假设-《荣格文集》第八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