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建筑中庭绿化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庭建筑的起源与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对中庭的分类、功能及中庭绿化的作用等内容进行了研究。从中庭建筑的特点出发对其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中庭绿化的设计原则,为中庭绿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建筑中庭;天然植物绿化;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廊坊市的城市建设速度也在逐步加快,随着城市综合体的理念的产生,廊坊市新朝阳市场、国际饭店、万达广场、乐都新天地、阿尔卡迪亚酒店等一系类大型建筑体的崛地而起,中庭的概念也慢慢深入人心。同时,作为室内环境装饰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在现代建筑中利用天然植物绿化营造出舒适的人居环境,成为当今一个热门的课题。
建筑的中庭这一概念起源于庭院(天井),据称,希腊人最早在建筑中利用露天庭院,后来,罗马人在这一基础上加以改进,在天井上加盖屋顶,形成了有顶盖的室内空间,这是建筑中庭的雏形。中庭是作为建筑空间和外界环境之间过渡的中间领域而存在的,通过界面的通明化融入阳光和自然,实现了建筑和城市空间的相互渗透。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对中庭的定义是“在建筑物之间或之内的有顶,通常有几个层次以用作到达与疏通的集中点。
”美国防火规范则将中庭定义为短边长度不小于6m(或半径不小于6m,横截面积不小于100m2,且其共享层数不少于三层的带有顶盖的室内庭院。
在中国古代“中庭”一词,最早出现在金文《颂鼎》中:“王各大室即立,宰弘右颂入门,立中廷。”全句的意思是:恭王来到太庙就位,宰弘引导其进入大室之门立于中庭。在其他著作中也有相关记载。《文说》曰:“庭,朝中也”,“庭宫中也”。《颂鼎》的“庭”指的是“大室之内”。《》:“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曰:“两阶间谓之向,中庭之左右谓之位。”
如今,中庭这一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跨度之大,高度之高,内部空间之丰富。阳光、植物、流水等自然要素被引入中庭,引入了建筑内部,内部空间被赋予了外部空间的特征,成为人们喜欢逗留和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中庭是建筑内部的庭院空间,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成具有位于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是建筑设计中营造一种与外部空间既隔离又融合的特有形式,或者说是建筑内部环境分享外部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
(1)由D&R事务所1963年开始设计的福特基金会是世界上第一个带有大型中庭的建筑,因其首次创造了公众可进入的大体量绿化中庭而享誉国际建筑界。
(2)本世纪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于1903 年在纽约州的布法罗市设计了拉金大厦(Lark in Building) 又将中庭的设计向前推进了一步。
(3)1847年J1B1本宁斯() 在伦敦设计了第一个现代回廊式中庭建筑“煤炭交易所”。
(4)1828年,沃润和巴克林(Warren&Bucklin)在罗德岛的普罗维登斯(P rovidence) 设计了第一个现代长廊式中庭建筑。一个有三层商店的拱廊街。
(1)长廊式中庭(线型中庭)许多现代商业步行街常采用此种方式。
廊坊市建筑中庭绿化设计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