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将当今时代问题概括为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根据
邓小平认为,我们所说的和平,主要是指不打世界大战。他说:“因为我们讲的战争不是小打小闹,是世界战争。”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局部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局部战争破坏的只是局部和平。虽然规模大一些的战争还会引起国际关系的紧张和的大局,改变不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总趋势。邓小平满怀信心地说:“总起来说,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发展”,“虽然战争论文联盟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因而,“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⑥邓小平认为在东西南北这四个字中,南北问题即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⑦‘‘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
邓小平深刻地揭示了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的局势,不可能发展;发展是促进和平的重要因素,只有发展才能维护和平,世界和平要通过全球发展来维护。他指出:
“现在看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短时期内不会打。当然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是可以争取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⑨他进而预测:“争取比较长一点的和平时间是可能的。如果下一个世纪五十年里,第三世界包括中国有一个可喜的发展,整个欧洲有一个可喜的发展,我看那个时候可以真正消除战争的危险。”@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科学论述,是一种充满着求实精神和对建设和谐世界热切期盼的新型、促发展、谋合作的时代主旋律。
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建设和谐世界的
邓小平认为,和谐世界的重要特征是世界的稳定有序,既表现为国际政治的稳定有序,又表现为国际经济的稳定有序,因此,他提出了必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倡议,并将其视为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
国际秩序是指某一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国家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围绕一定的目标,在某种利益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确立的国际行为准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它所要解答的问题是国际社会要按照什么原则并通过什么手段和机制来处理彼此之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简要地说,就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和行为规范。国际秩序是由国际关系决定的。国际秩序存在着几种结构模式,即霍布士的敌人角色模式、洛克的竞争对论文联盟角色模式、康德的朋友角色模式、格劳秀斯的国际主义的角色模式等。这些不同的模式对国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问题,抓住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在同斯里兰卡总统谈话时提出,中国坚定不移的对外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现在需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需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随着雅尔塔格局崩溃后,世界格局的变动
和平与发展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