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
: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热爱。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出示钱塘潮图片或播放视频。)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文章《浙江潮》。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是一篇古文,读起来不像现代文那样容易理解。现在请大家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注意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分析细节
,想一想,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作者是怎样描写浙江潮的?
作者从形、声、色、势等方面描写了大潮。
形:仅如银线
色:玉城雪岭
声:如雷霆
势: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比喻、夸张)有什么作用?(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阔。)
。
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否可以删掉,它们有什么作用?(不可以;首尾呼应。)
四、答疑解惑
。
教师:读了课文,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答疑。
五、布置作业
《浙江潮》。
,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我们上一节课共同学习了《浙江潮》一文,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文章只用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散文《观潮》。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
《浙江潮》教学设计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