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是由【百里登峰】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暑假里,我仔细研读了周勇的《跟孔子学
当老师》,读完此书令我受益匪浅,感觉自己的教学感悟又多了一份坚
定和从容,我总在问自己:我们到底该怎样当老师?做教师若不学孔子
乃是一种缺憾。
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
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这些中国教师的“魂”。
我们以他的精神为“魂”,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
“做人”有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
一种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
的“魂”。
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教
师教学的准则。
此书把孔子“人化”而非“神话”。
走近孔子、走进孔子的生活和思想,跟随孔子学当老师才成为可
能。
有人写孔子,写的是<<学习孔子泡美女>>;而周勇教授写
的是《跟孔子学当老师》。
从目录中还可明晰周勇对当下老师的诸多不放心。
我们的精神似乎太贪恋于物质,缺乏了孔子的教学之恋。
对孔子来说,相恋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活,无论有多麻烦,有多变
化无常,都像当初一般美好,无论何时想起它,孔子均会不禁感叹
“不亦乐乎!”而我们似乎少有如此眷恋,死心塌地的痛快
淋漓的无怨无悔的痴恋我们所从事的教学的。
我们的教学似乎太折本求末,似乎未理解大教教心也。
一、大教教心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一。
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心”。
这种“仁心”在我们实际教学当中就是那种对学生无
私的爱。
中国式的大爱学生,就是用自己的努力求学与不息探索,为学生
做求学、正心的榜样与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术与人生道路。
这种大爱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
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最佳轨道。
大教教心在我们是教学中不仅是教学生体贴仁心,更重要的是要
把知识教到学生的心里去,即知识传授的前提是如何获得学生的
“倾心”——对任课教师的仰慕之心,对所学
文化知识的喜爱之心。
“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或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渗入到时下这些思想千
差万别的当代学生的内心深处,那我们所谓“生动”的说教
也只好算得上毫无意义的忙碌了。
因此播种知识的种子,才可能收获丰收的喜悦。
我们的新课改已经向我们说明“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这个就是几千年前孔子曾经倡导的千年古训。
我在想,若《跟孔子学当老师》真能掀起一股风,可能还真能在
教育者心中掀起一点风浪!二、“学第一,教第二”永远是
教师不懈追求的教学思路。
“学”仍然是教师的第一命根。
有了很好的“学”,就会有很好的“心”与
教。
不错,作为老师我们的确应该跟孔子好好学学了!子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论语》的开篇之作。
为什么?孔子原来最喜欢的事不是“教”而是“
学”,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学”,藉此当上了教师,
获了得快乐。
从懂事开始,孔子就在寻找让自己快乐的事,十五岁时“有
志于学”,到五十岁,觉得自己饱经风霜后,大概可以认真学一
下那本最难懂的讲人世变化的《易》了。
“学”才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
因为“学”孔子视利禄为粪土,说什么利禄就在“
学”中,“学”本身就是一种丰厚的回报,是人生的
一大乐事。
例子:憨厚、鲁莽又傻得可爱的子路,为了让老师夸奖自己好学,
特意扛来一架琴到教室,说要弹给大家听。
只可惜,他音乐天赋不好,弹出来的琴声跟打仗似的,乱七八糟、
杀气腾腾,以至于让颜回他们感到恐怖,不喜欢他。
孔子见其情景,只好出面,“子路弹琴比以前好多了,再练
练的话,我就会让他到我卧室里弹给我听了,大家给他一些鼓励吧。
”个人都给予善意的鼓励,和支持,而不会大声训斥,更不
会罚站。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量的教学实践恰恰可
以表明了孔子用其教学实践诠释的“教学之道”支配
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
乎?”但是,当今的许多老师除了忙于应付式的学习,早已忘了学
习的乐趣。
为什么谈到学习会头痛,也许是因为在老师上课、改作业都抽不
开身的时候还要奔波于大大小小的教研培训。
这也是我曾经极度厌倦出校门的原因,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既然必
须坐在那里,既然这两个小时只能属于那里,那就好好面对,争取物
有所值!如果你两个小时很有效率,不是也省去了你在家研究教案、撰
写论文走弯路的时间?这么想想,哪怕这种教研不是你所想要的时间和
内容,你也应该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真的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和心情。
梁启超第一次做研究生的导师,上课时,他走进教室,望着天花
板,然后突然说:“兄弟我是没有什么学问的。
”之后,才慢悠悠地补充了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
问的。
”章太炎先生的开场白比梁启超自信的多:“你们来听
我的课是你们的幸运。
”但是国学大师不能没有学生,所以他又补充了一句:
“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敢这样说话的老师不多,有这样能力这样说话的老师更少。
《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本书周勇用通俗化的语言讲解古文故事,
追寻着孔子令人沉醉的“教学之恋”,通过阅读使我对孔子、
对《论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尽管很早就知道“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但对于《论语》背后的故了解不多,事通过学习,让
我有更多的了解与深刻的认识,我想说:跟孔子学当老师你会成为优
秀的老师!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